陳家溝村位于回龍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5公里,距縣城16.5公里,西與宣漢縣七里鄉、北與鎖口廟村、南與保和寨村和樂園村、東與回龍社區相鄰。屬于深丘地帶,幅員面積5.4平方公里。村轄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980畝,戶數:628戶,人數:2176人(其中男1305人,女871人,少數名族有3人,其中白族1人,布依族1人,羌族1人),村兩委辦公室駐地:三里碑。
建置沿革:有史以來,陳家溝境內有大、小陳家溝且全村主要是陳姓居多,因此叫“陳家溝”。
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回龍鄉設7保,大小陳家溝及泉水鋪屬四保。
年實行區、鄉、村制,原7個保,轄區不變改為7個村;1952年3月,原回龍鄉劃為回龍、板橋兩鄉,現陳家溝村屬回龍鄉管;1958年10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村改為管理區,回龍公社設9個管理區,陳家溝屬四管理區;1961年4月,各管理區更名為大隊,回龍公社9個大隊,陳家溝為四大隊;1978年8月,撤區并社,長田并入回龍公社,轄17個大隊,陳家溝是16大隊;1980年9月,恢復區社,回龍轄9個村,陳家溝為四村;1984年4月,村民以地名命名,四村更名為陳家溝村;2003年8月,村組改制,回龍鎮9個并為6個村,陳家溝村屬于獨立村,村民小組由12個村民并為6個,延續至今。
地理氣候:陳家溝屬深丘地貌,西北部較高,東南低為淺丘平原,以小峨城山為全村最高點,海拔850米,年均氣溫17℃,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新寧河下游自東向西從村西南方的邊界流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利于種養業的發展。
全村以農業為主,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豆類為主,經果林以李子樹為主,近幾年來種植銀杏800畝。養殖業以豬牛羊為主,發展養殖大戶3戶,其中養豬大戶2戶,養牛羊大戶1戶,養殖大戶帶動全村養殖業快速發展,總產值達120萬元,養殖業人均年增收500元。
基礎設施:組組通公路,水泥路5公里,泥結碎石路4公里,大小車輛50輛其中大貨車30輛,小汽車20,摩托車全村普及率達80%以上。開宣公路穿過境內,全村交通方便。
水利設施全村有三坪塘5口,紅層找水打井280口,有3個自來水供水處,有5個組通自來水,達400戶。
工業企業:錚鋒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位于2組顧家灣金華礦場 位于6組雞冠石
重介洗煤廠 位于1組喬家灣,占地35畝,廠區正在建設中,并未投入生產。
興旺洗選產 位于6組大石堡,占地10畝,職工25人。
紙槽溝煤礦 位于6組紙槽溝,占地80畝,職工55人,年產煤萬噸以上。
教育衛生:醫療衛生條件比以前有所改善,醫療水平大有提高,有村衛生站1個。有兩所幼兒園,教師3名,幼兒45名。
村兩委駐地:新建的村委會建于2011年,內設支部辦公室、村委辦公室、黨委辦公計生服務室、便民代辦點、遠程教育活動室、圖書室、民事糾紛調解室、會議室等。辦公設施齊全,基本達到現代化辦公。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
自然地理條件
山脈河流:小峨城山和桐梓山 位于4組,陳家溝北部,兩山接壤,山上樹木茂密,小峨城山以竹木為主,桐梓山產煤炭,山上有煤廠兩座。
三角堡山、廣林子山、大槽、小槽、道灣、雞冠石山 位于5、6組陳家溝村西部,與宣漢七里鄉交界,此六山自東北到西南相連。山中樹木茂密,盛產竹子。地下資源石灰礦和煤礦豐富,上山有金華礦石廠、紙槽溝煤廠。
大陳家溝溪溝 發源于桐梓山,到泉水鋪,進入新寧河下游,全長4公里,河平均寬5米,平均水深0.6米,常年流水不斷,是河流沿線農民重要的灌溉水來源。
小陳家溝溪溝 發源于3組馬家灣,到潘家河進入新寧河下游,全長3公里,河平均寬3米,平均水深0.5米,流水終年不斷,是河流沿線農民重要的灌溉水來源。
人工建造
新橋:位于2組大陳家溝,原先此處是一座石板橋后改建為石拱橋,因此此橋被稱作“新橋”。
油坊院子拱橋:位于5組油坊院子門口,建于1990年隨陳家溝村道公路建設一起修建。
-
村委核實:
是
-
政策補貼:
否
-
特色產業:
-
適宜:
不詳
-
交通配套:
-
生活配套:
-
10公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