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3年基本農田這樣一個工作概念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如何對永久性基本農田進行保護?真正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的特殊保護政策,關鍵點在于完善、落實制度并且強化監管,統籌并同時進行永久基本農田的管控性保護、建設性保護和激勵性保護。
1.要不折不扣落實管控性保護,保住永久基本農田。
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立以來,規劃調整和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一直是基本農田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必須嚴格規劃管控和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審批管理,嚴控建設用地占用優質耕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控性保護,一要嚴格規劃調整,確保布局穩定。二要嚴格用地審批,提高占用門檻,嚴控占用。三要規范永久基本農田補劃,確保及時補劃到位。四要嚴格督察執法,對違法違規占用行為要嚴肅查處、重典問責。同時,要嚴禁破壞耕地行為,在嚴格控制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的同時,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用于種植業生產,防范“非糧化”傾向。
2.要全力以赴推進建設性保護,建好永久基本農田。
要結合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全面推進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工作,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及時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在推進這項工作中,要賦予土地整治以更新的內涵、更精準的定位,找準“人的城鎮化”和“人的新農村建設”的結合點,依靠土地整治優化空間格局、優化人地關系,在提高耕地質量的同時,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服務城鄉統籌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3.要積極探索建立激勵約束機制,用好永久基本農田。
一方面,要創新運用經濟手段,探索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重點加大對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重的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讓保護耕地者得其利,促進保護責任、保護利益和保護效果的統一,調動廣大農民和全社會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局面。
如今我國總的情況是人多地少,近年來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交通、國防等重要原因,非要占用基本農田的,占用者還需要占補平衡,即占用多少,要新開墾多少地來補償。并且補的地與占的地,質量要相當。只有以此才能真正的保護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