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土地

            小麥病蟲害

            目前小麥病蟲害已嚴重威脅到小麥的產量及農民的收入,病蟲害的主要特點是常發性病蟲居高不下,并且種類多、發生重、范圍廣;流行性和暴發性病蟲發生頻率增加,往往使防治工作措手不及;多種有害生物交織發生,并且傳播速度快;有些具有暴發性的病蟲已成為常發性的災害性病蟲。

                1 ? 小麥病害介紹


                1、小麥白粉病

                由子囊菌亞門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麥專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該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

                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2mm的白色霉點,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至橢圓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層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2、小麥銹病

                有三種類型,俗語說:“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成個大紅斑。”

                條銹病:由擔子菌亞門條形柄銹菌(小麥專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發病部位主要是葉片,葉鞘、莖稈和穗部也可發病。

                初期在病部出現褪綠斑點,以后形成鮮黃色的粉皰,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長橢圓形,與葉脈平行排列成條狀。后期長出黑色、狹長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條狀皰斑,即冬孢子堆。

                葉銹病:擔子菌亞門小麥隱匿柄銹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小麥葉片,產生皰疹狀病斑,也侵害葉鞘,但很少侵害莖稈或穗部。發病初期出現褪綠斑,以后出現紅褐色粉皰(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橙褐色,在葉片上不規則散生。

                后期在葉背面和莖稈上長出黑色闊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麥稈縱向排列的趨向。

                稈銹病:由擔子菌亞門禾柄銹菌(小麥變種)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為害部位以莖稈和葉鞘為主,也為害葉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較大,長橢圓形至狹長形,紅褐色,不規則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圍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葉片。后期病部長出黑色橢圓形至狹長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皰狀的冬孢子堆。

                3、葉枯病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麥葉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種,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鐮孢菌引起的雪腐葉枯,小麥德氏霉菌引起的黃斑葉枯,小麥殼針孢菌引起的交孢葉枯,交鏈孢菌引起的交孢葉枯等。由于病原菌種類不同,表現癥狀也各不相同,差異十分明顯。

                ①、雪霉葉枯(又稱雪腐葉枯) 葉上病斑較大,暗綠色,水浸狀,近圓形或橢圓形,發生在葉片邊緣的多為半圓形。病斑中央黃白色,常有不明顯的輪紋和粉色霉層,即病菌的菌絲和分生孢子。氣候潮濕或早上露水末干時病斑邊緣常生出白色呈輻射狀菌絲層。后期病葉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軸變褐色腐爛,形成赤霉病。

                ②、黃斑葉枯 葉上病斑大小次于雪腐葉枯病,黃褐色,橢圓形或紡錘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顯同心輪紋和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邊緣有黃色暈圈。后期病斑愈合,葉片枯死。

                ③、殼針孢葉枯 又稱小麥斑枯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鞘,也為害莖部和穗部。為害時期以拔節至抽穗期為甚。葉片發病由下向上擴展,感病葉片初在葉脈間出現淡綠至黃色紡錘形病斑,后擴展連片形成褐白色大斑,上生黑色小粒點(分生孢子器)。

                有時病斑為黃色條紋狀,葉脈色澤黃綠色,形似黃矮病,但其條紋邊緣為波浪形,并貫通全葉,嚴重時黃色部分變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有時病葉僅葉尖發病干枯,有時病葉很快變黃,下垂。病斑有時從葉鞘向莖稈擴展,并侵染穗部穎殼,使之變得干枯。

                ④、交孢葉枯 葉上病斑小型、卵圓形、梭形、不規則形,初期淡黃色,后變黃褐色。氣候潮濕時病斑上生濃厚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葉片枯死。

                4、赤霉病

                病菌無性態屬半知菌亞門禾谷鐮刀菌,有性態屬子囊菌亞門赤霉屬玉蜀黍赤霉菌,為真菌性病害。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苗腐: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后根冠隨之腐爛,輕者病苗黃癭,重者死亡。

                穗腐:小麥揚花時,初在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后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后期其上產生密集的黑色小顆粒。用手觸摸,有突起感覺,籽粒干癟并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霉層。

                莖基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后變褐腐爛,至全株枯死。稈腐:多發生在穗下第1、2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后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展。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氣候潮濕時病部表面可見粉紅色霉層。

                5、小麥黑穗病

                小麥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麥生產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國麥區均有發生,我國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華中和西南各省。

                散黑穗病:由擔子菌亞門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出時病穗外包有一層淺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失,露出黑色粉末。

                腥黑穗病:由擔子菌亞門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發生于穗部,抽穗前癥狀不明顯抽穗后至成熟期癥狀明顯。病株全部籽粒變成菌癭,菌癭較健粒短胖。初為暗綠色,后變為灰白色,內部充滿黑色粉末,最后菌癭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魚腥味。

                6、小麥紋枯病

                由半知菌亞門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小麥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爛芽、病苗死苗、花稈爛莖、倒伏、枯孕穗等多種癥狀。

                ①病苗死苗:主要發生在小麥3-4葉期,在第個一葉鞘上呈現中央灰白、邊緣褐色的病斑,嚴重時因抽不出新葉而造成死苗。

                ②花稈爛莖:返青拔節后,下部葉鞘產生中部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的云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連接,形成云紋狀的花稈。田間濕度大時,病葉鞘內側及莖稈上可見蛛絲狀白色的菌絲體,以及由菌絲糾纏形成的黃褐色的菌核。

                ③倒伏:由于莖部腐爛,后期極易造成倒伏。

                ④枯孕穗:發病嚴重的主莖和大分蘗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雖能夠抽穗,但結實減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7、小麥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此病癥狀因氣候條件而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多引起莖基腐、根腐;多濕地區除以上癥狀外,還引起葉斑、莖枯、穗頸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變褐甚至腐爛;嚴重時,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蘗期,根莖部產生褐斑,葉鞘發生褐色腐爛,嚴重時也可引起幼苗死亡。

                成株期在葉片或葉鞘上,最初產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擴大變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邊緣不明顯。在空氣濕潤和多雨期間,病斑上產生黑色霉狀物,用手容易抹掉(與球霉病,穎枯病和葉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葉鞘上的病斑還可引起莖節發病。穗部發病,般是個別小穗發病。小穗梗和穎片變為褐色。在濕度較大時,病斑表面也產生黑色霉狀物,有時會發生穗枯或掉穗。

                種子受害時,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但胚尖或全胚發黑者不一定是根腐病菌所致,也可能是由假黑胚病菌所致)根腐病除發生在胚部以夕卜,也可發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溝等部分。病斑梭形,邊緣褐色,中央白色。此種種子叫“花斑粒”。

                8、小麥孢囊線蟲病

                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現癥狀,而以穗部的癥狀最為典型,為害葉片及穗,葉片上產生長形至紡錘形棕褐色小斑點。

                在幼苗期,出現扭曲畸形癥狀,這與小麥粒線蟲的寄生有聯系。抽穗時病穗一也扭曲畸形,上部覆蓋灰白色絨毛狀菌絲體,暴露于光線或干燥條件下,病菌變黑,并產生分生孢子器。幼苗心葉皺縮、扭曲,葉色淺而肥嫩,葉尖常被裹在葉鞘內,新葉有時畸形發展。嚴重的萎縮枯死。

                在抽穗前,病株莖、節膨大而彎曲,葉片上偶爾發生有微小的圓形突起一一蟲癭。病穗表現短小,穎片張開,有芒品種,芒呈鈍角狀橫出或扭曲,子粒部分或全部變為蟲癭。

                蟲癭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綠色,后期變為黃褐色至黑褐色,頂部有小鉤,外形與小麥腥黑穗病粒相似,切開蟲癭,內含白色絲狀物的線蟲,如加水一滴,片刻即有線蟲游出,成蟲肉眼可以看見,蟲體線形,兩端尖,頭部較鈍圓。

                2 ? 小麥蟲害介紹


                1、小麥吸漿蟲

                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空殼。小麥吸漿蟲以幼蟲為害花器、籽實和或麥粒,是一種毀滅性害蟲。

                麥紅吸漿蟲雌成蟲體長2-2.5mm,翅展5mm左右,體桔紅色。前翅透明,有4條發達翅脈,后翅退化為平衡棍。觸角細長,14節,雄蟲每節中部收縮使各節呈葫蘆結狀,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長環狀毛。雌蟲觸角呈念珠狀,上生一圈短環狀毛。雄蟲體長2mm左右。

                2、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是麥田中的一種麥蚜,屬于昆蟲類,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

                一,主要集中在小麥背面、葉鞘及心葉處為害。我國為害小麥的蚜蟲有多種,通常較普遍而重要的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黍縊管蚜、無網長管蚜。以成蟲和若蟲刺吸麥株莖、葉和嫩穗的汁液。麥苗被害后,葉片枯黃,生長停滯,分蘗減少;后期麥株受害后,葉片發黃,麥粒不飽滿,嚴重時麥穗枯白,不能結實,甚至整株枯死。

                麥蚜的為害主要包括直接為害和間接為害兩個方面:直接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葉片、莖稈、嫩頭和嫩穗的汁液。麥長管蚜多在植物上部葉片正面為害,抽穗灌漿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為害。麥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蟲無此癥狀。間接為害是指麥蚜能在為害的同間,傳播小麥病毒病,其中以傳播小麥黃矮病為害最大。

                3、麥蜘蛛

                麥蜘蛛又名紅蜘蛛、火龍、紅旱、麥虱子等,分為麥長腿蜘蛛、麥圓蜘蛛兩種。麥長腿蜘蛛喜溫暖、干燥,白天8、9點開始活動,以下午3-4點最盛;麥圓蜘蛛不耐干旱,以水灌麥田低洼濕潤或密植麥田發生較重,多在早上8、9點以前和下午4、5點以后活動。麥蜘蛛危害后,被害麥葉出現黃白小點,植株矮小,發育不良,生長萎縮,重者干枯死亡。

                4、小麥葉蜂

                小麥葉蜂以幼蟲為害麥葉,從葉邊緣向內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將麥葉全部吃光。

                3 ? 小麥各時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 一、 ? 小麥播種期(10-01——10-16)


                小麥播種期防治病蟲害是整個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于壓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此期主要的防治重點是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螻蛄)、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種傳、土傳病蟲害。

                防治措施: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土壤處理和藥劑綜合拌種并舉的綜合防治策略。

                (一)農業防治 :

                1、種植抗病蟲品種。

                2、清除雜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優化農田環境、惡化病蟲生存條件。

                3、增施腐熟有機肥,實行輪作倒茬。

                4、選種曬種。播前曬種可殺死部分病蟲,并能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

                (二)藥劑防治:

                1、土壤藥劑處理: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異柳磷乳油每畝100~150ml,兌細土20~25㎏。

                2、種子藥劑處理(包括包衣和拌種):

                ⑴根據病蟲害發生的種類,選擇適當的種衣劑,如用3%華丹種衣劑加40%的甲基異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蟲,又可防治小麥紋枯病、根腐病等。

                ⑵藥劑拌種:預防全蝕病、紋枯病等種傳、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3%華丹50―60毫升或2%戊唑醇10―15毫升或2.5%適樂時15―20毫升兌水300—400ml均勻拌麥種10公斤,拌后堆悶1―3小時,待藥液全部吸收后播種。

                3.2 ? 二、 ? 小麥苗期——冬期分蘗期(10-16——12-10)


                苗期主要病蟲害是銹病、紋枯病、全蝕病、蚜蟲、灰飛虱、葉蟬等傳毒媒介昆蟲。

                (一)、小麥病害

                1、小麥銹病 ?小麥出苗后15~20天,當病葉率達到10%,且秋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時,立即噴灑果盾或思科進行防治,即畝用25%果盾水乳劑10-15ml或10%思科10g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發現一株防一片,發現一片防一塊。

                2、小麥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從小麥苗期至抽穗期均能發生。苗期的癥狀主要表現在地下部分,出苗后為害小麥的地下莖,使之變成褐色病斑,或橢圓形眼斑病,并向上發展,每畝用25%果盾水乳劑10-15ml或10%思科10g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或者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克或20%井崗霉素40克兌水50公斤順壟噴施,效果很好。

                3、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病原菌在小麥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病高峰期。對于過去發生過全蝕病的地塊,每畝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兌水40-50公斤或10%思科水分散粒劑40g兌水40公斤,順麥壟噴灑幼苗,能顯著降低小麥穗期發病率。

                (二)、小麥蟲害

                1、麥蚜 葉蟬灰飛虱除直接為害小麥造成減產外,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當蟲株率超過5%時,應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3%高啶20ml噴灑一遍或用70%蚍蟲啉10克,也可畝用2.5%精品髙福30ml順麥壟噴霧,效果可達98%,并能兼治小麥紅蜘蛛。

                2、地下害蟲 ?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三種。撒施毒土:畝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2公斤拌細土30~40公斤,拌勻后開溝施入麥壟內,可有效防治蠐螬、金針蟲和小麥吸漿蟲;也可畝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加水60~75公斤,順麥壟噴澆麥根處,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

                (三)、小麥草害

                1、出苗后,應抓緊利用冬前的溫暖天氣,進行化學除草,這時除草省工、省時、省藥,效果好。麥田雜草出土日高峰一般在麥播后15 --20 天,所以在小麥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化學防除雜草的最有利時期。

                2、11月中旬 -- 12月上旬,以播娘蒿、薺菜、米瓦罐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畝用75%苯磺隆干懸浮劑(蓋闊)1 -- 1.8 g防治,也可畝用10%黃旋鋤15g防治。

                3、以野燕麥、雀麥、節節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畝用10%禾極15g防治;6.9%驃馬乳劑 60 ~ 70 ml防治;也可用10%的金旋鋤15g防治。

                4、對豬殃殃發生嚴重的田塊用20%使它隆乳油每畝50 ~ 60 ml或者10%黃旋鋤15g進行防治。

                注意:以上藥劑均兌水30 ~ 40 kg噴霧進行莖葉噴霧防治。噴藥時一定要噴布均勻,做到不重噴、不漏噴,切忌草多多噴,沒草不噴。對雜草過多、密度過大的田塊應提早開展冬鋤。冬鋤除草效果不僅有利于保根增溫,促進小麥安全越冬,而且為早春化除打好了基礎,從而做到人工與化除相結合。

                3.3 ? 三、 ? 小麥返青期——拔節期(次年02-25——04-01)


                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叢矮病、黃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擴展高峰期,也是為害盛期。此期是麥蜘蛛、地下害蟲和雜草的為害盛期,是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的一個關鍵環節。返青-拔節期的重點是以防治麥田草、紋枯病、根腐病為主,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

                (一)、小麥病害

                小麥返青至拔節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指標是:紋枯病為病株率15%~20%,防治紋枯病可用25%果盾水乳劑每畝20ml兌水15-20公斤或畝用25%葉亮5-10g噴麥莖基部防治,間隔10~15天再噴一次。白粉病、銹病可畝用10%粉安15g或40%尙果2.5g—5g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也可用百豐達30—5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

                (二)、小麥蟲害

                1灰飛虱:小麥返青后是灰飛虱傳毒危害的第二個高峰期,此期應及時查治,以減輕叢矮病的發生,防治方法是畝用10%吡蟲啉10ml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農華髙福)30ml兌水15公斤噴霧;或者畝用1.8%瓜呱叫20—30ml。氣溫高時也可畝用3%高啶30—40ml進行噴霧。

                2、紅蜘蛛:小麥單行33cm紅蜘蛛200頭以上時,畝用5%綠敏10--15ml或10%苯丁。噠螨靈(橙盛)30—4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或者畝用40%炔螨特(戰紅)20—25ml進行噴霧。

                3、麥葉蜂:畝用2.5%綠亮40—50ml進行噴霧防治,一般不需要單獨防治,防治麥蚜時同時兼治即可。

                4、地下害蟲:小麥被害率達3%以上時,畝用52.25%甘喜200—300ml灌根,也可毒土撒施或者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者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

                (三)、小麥草害:在小麥拔節期,白天氣溫5°C以上,麥田闊葉雜草30株/㎡以上的地塊需進行化除。

                1、以播娘蒿為主的麥田畝用10%黃旋鋤15g均勻噴霧。

                2、以薺菜為主的麥田畝用10%苯磺隆(鋤壯)均勻噴霧。

                3、以豬殃殃為主的麥田畝用10%金旋鋤或黃旋鋤進行噴霧。

                四、 ? 小麥孕穗期(04-02——04--15)

                孕穗期防治重點以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監測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等為主。

                此期主要是防治小麥吸漿蟲,其防治策略是以蛹期防治為主,成蟲防治為輔。

                3.4 ? 五、 ? 小麥抽穗期——揚花期(04-15——05-10)


                此期主要是吸漿蟲、麥蚜、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及一些禾本科、闊葉雜草。

                (一)、小麥蟲害

                1、小麥吸漿蟲防治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可畝用52.25%甘喜15g或40%氧樂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

                2、麥蚜畝用10%吡蟲啉WP25—30g或3%高啶30ml—40ml或40%氧樂果EC3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

                3、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漿蟲成蟲期防治可在田間小麥70%左右抽穗時,畝用52.25%甘喜15—20g或者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噴霧防治。

                (二)、小麥病害

                小麥白粉病及散黑穗病可畝用10%粉安15g或思科10g或百豐達30ml兌水15公斤進行噴霧防治。

                若天氣預報有3天以上的連陰雨,應立即畝用10%思科50g或50%多菌靈或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75克兌水20~30千克,進行噴霧,可有效預防赤霉病的發生。

                禾本科、闊葉雜草及時人工拔除藥治后的殘余雜草,防治草籽成熟后落入田間繼續危害。

                3.5 ? 六、 ? 小麥灌漿期——乳熟期(05-10——06-01)


                灌漿期--此期是多種病蟲為害的高峰期,也是防治關鍵期,重點是麥穗蚜、紅蜘蛛、白粉病、銹病,同時可兼治葉枯病等。由于此期各病蟲發生時間相近,因此可進行病蟲兼治。

                防治麥穗蚜可混配殺菌劑和葉面肥進行,達到一噴綜防的目的。如果用藥后7~10天如白粉病、銹病的病莖率達30%以上的地塊,應進行第二次噴施防病藥物和葉面肥。

                各個病蟲害混發時一般多用50%多菌靈WP50g或70%甲基托布津WP50g或10%粉安15g加農華高福EC30ml或40%氧樂果EC同時加入一些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等)進行綜合防治。麥田紅蜘蛛發生嚴重時,畝用10%橙盛(苯丁·噠螨靈)30ml—35ml或者1.8%瓜呱叫10-15ml兌水15—20公斤噴霧,可有效地防治麥蜘蛛。

                3.6 ? 七、 ? 小麥成熟期(06-02)


                小麥成熟期是小麥豐產豐收的關鍵時期,該期要及時防治病蟲害,在防治策略上以治療為主,具有針對性,確保豐收。

                注解:各個產品的特點和作用機理

                1、思科、華丹、葉亮:主要成分是苯醚甲環唑,具有預防、治療、鏟除三大功效,超強內吸性,雙向傳導,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等特點。苯醚甲環唑是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 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長。 殺菌譜廣, 葉面處理或種子處理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保證品質。

                2、果盾:主要成分是戊唑醇,強內吸、快速滲透,雙向傳導,具有預防、治療、鏟除三大功效。采用先進的水乳劑型,穩定性、粘著性好,對環境友好。戊唑醇主要是對病原真菌的麥角甾醇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一般主要是抑制麥角甾醇中間體的氧化脫甲基反應,特別是對2,4一亞甲基一二氫羊毛甾醇結構中14位碳原子上脫甲基反應的抑制。適用范圍廣,對白粉菌屬、柄銹菌屬、喙孢屬、核腔菌屬和殼針孢屬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地防治。

                3、寶亮、粉安: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多氧清),抗生素類發酵制劑,安全環保,持效期長。對小麥銹病、白粉病有特效。其作用機理是干擾病菌細胞壁幾丁質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絲接觸藥劑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細胞內含物,而不能正常發育,導致死亡。還具有抑制病菌產孢和病斑擴大的作用。

                4、尙果:主要成分是氟硅唑,具有最高活性的三唑類殺菌劑。預防、治療、鏟除三大功效于一體,對子囊菌、半知菌、擔子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氣主要是破壞和阻止病菌代謝過程中的麥角淄醇的生物合成,使細胞膜不能形成,而導致病菌死亡;對高等真菌病害效果好。

                5、甘喜:主要成分是52.25%氯氰·毒死蜱,是有機磷類和菊酯類復配制劑,殺蟲活性高,擊倒速度快,具有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雙重優點,以胃毒和觸殺為主,兼有熏蒸作用。通過干擾害蟲的神經系統,是害蟲過度興奮、麻痹而死亡。能同時防治多種害蟲,且對某些害蟲的卵具有殺傷力。

                6、農華髙福、綠亮:主要成分是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種高效、廣譜、速效型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有強烈的觸殺和胃毒作用,無內吸。主要是作用于害蟲的神經系統,是害蟲過度興奮、麻痹而死亡。

                7、高啶:主要成分是3%啶蟲咪,具有極強的滲透和內吸作用,針對各類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效突出,以觸殺和胃毒為主。其主要作用于昆蟲神經接合部后膜,通過與乙酰受體結合使昆蟲異常興奮,全身痙攣、麻痹而死亡。

                8、瓜呱叫:主要成分是阿維菌素,屬于干擾昆蟲體內神經末梢信息傳遞的神經毒劑,與常見的藥劑無交互抗性;殺蟲譜廣,能防治鱗翅目、雙翅目、同翅目的害蟲以及葉螨、銹螨等。滲透性強,持效期長。其作用機理是干擾害蟲神經生理活動,刺激釋放γ—氨基丁酸,抑制害蟲神經傳導。促使害蟲迅速麻痹、拒食,2—4天后死亡。

                9、戰紅:主要成分是40%炔螨特,有機硫類殺螨劑,強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害螨、成螨、若螨均有良好的防效,對天敵無害。持效期長,不易產生抗性。

                10、綠敏:主要成分是5%唑螨酯,為高效、廣譜苯氧基吡唑類殺螨劑。對多種害螨有強烈觸殺作用,對幼螨活性最高,且持效期長。對其他藥劑無交互抗性。

                11、旋鋤、鋤壯、禾極:主要成分是10%苯磺隆,屬磺酰脲類內吸傳導型芽后選擇性除草劑,莖葉處理后可被雜草莖葉、根吸收,并在體內傳導,通過阻礙乙酰乳酸合成酶,使其纈氨酸、異亮氨酸合成受阻,阻止細胞分裂,致使雜草死亡。

                4 ? 小麥上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小麥上發生的常見病蟲害有:吸漿蟲、蚜蟲、玉米螟、螻蛄、小麥三銹、赤霉病、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為防止小麥苗期病害必須首先做好種子處理,方法有:

                1、拌種法。小麥拌種可以防治土傳病害,主要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可用15%的粉銹寧可濕粉劑和6%的立克秀懸浮劑拌麥種。

                2、浸種法。據試驗,小麥用微肥作種子處理,每畝可增產10%以上,少數地塊增產20%-30%。但是,微肥的用量很少,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種子處理,鋅肥每公斤種子用硫酸鋅3-5克,浸種溶液濃度為0.02%-0.05%,浸種12小時,晾干即可播種。 硼肥浸種時,用0.01%-0.05%的硼砂或硼酸溶液浸種6-12小時;拌種時可加大溶液濃度。 鉬肥每公斤種子用鉬酸銨2-6克,先把鉬酸銨用少量溫水溶解,然后稀釋到以淹沒種子為度,同種子一起在缸或桶中攪勻,撈出在陰涼的地方晾干播種;浸種濃度為0.05%0.1%,按種子與肥液1∶1的比例,浸種12小時,撈出晾干播種。銅肥每公斤用0.6-1.2克硫酸銅,浸種濃度為0.01%-0.05%,浸泡12小時,撈出晾干即可播種。

                3、種子包衣。種子包衣是采取機械或手工方法,按一定比例將含有殺蟲劑、殺菌劑、復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緩釋劑和成膜劑等多種成分的種衣劑均勻包覆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光滑、牢固的藥膜。隨著種子表面,形成一層光滑、牢固的藥膜。隨著種子的萌動、發芽、出苗和生長,包衣中的有效成分逐漸被植株根系吸收并傳導到幼苗植株各部位,使種子及幼苗對種子帶菌、土壤帶菌及地下、地上害蟲起到防治作用。藥膜中的微肥可在底肥借力之前充分發揮效力。因此,包衣種子苗期生長旺盛,葉色濃綠,根系發達,植株健壯,從而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以下是小麥苗期針對具體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小麥銹病:小麥出苗后15~20天,當病葉率達到10%,且秋季氣溫偏高、雨水偏多時,立即噴灑葉銹特或粉銹寧1000倍液進行防治。

                小麥全蝕病:小麥全蝕病病原菌在秋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高峰期。對于過去發生過全蝕病的地塊,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120~200克,對水50~60千克,順壟噴灑幼苗,能顯著降低小麥穗期發病率。  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從秋苗期至抽穗期均能發生。苗期的癥狀主要表現在地下部分,出苗后為害小麥的地下莖,使之變為褐色,并向上發展,在基部l~2節的葉鞘上形成許多橢圓形病斑,病斑腐爛后殘留維管束組織,嚴重時可造成死苗。發病嚴重的地塊,每畝用20%粉銹寧乳油150克,或5%井崗霉素水劑150~200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75克,對水50~75千克順壟噴施,效果良好。

                麥蚜:蚜蟲除直接為害小麥造成減產外,還能傳播小麥黃矮病。小麥齊苗后,特別是在黃矮病發生較重的地區,要積極做好田間調查,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達到10頭左右時,應進行藥劑防治。方法是:每畝噴撒1.5%樂果粉劑1.5~2千克,或者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順壟噴霧,效果都很好并能兼治小麥紅蜘蛛。

                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三種。小麥出苗后,選擇有代表性的地片調查,當死苗率達到3%時,立即施藥防治。

                1、撒毒土。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2千克,或3%辛硫磷顆粒劑3~4千克,或2%甲基異柳磷粉劑2千克,對細土30~40千克,拌勻后開溝施,或順壟撒施后接著劃鋤覆土,可有效地防治蠐螬和金針蟲;

                2、澆藥水。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對水750千克,順壟澆施,對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

                3、撒毒餌。用麥麩或餅粉5千克,炒香后加入適量水和40%甲基異柳磷或50%1605乳油50克,拌勻后于傍晚撒在田間,每畝2~3千克,對螻蛄的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土蝗和蟋蟀近年來,這兩類害蟲發生量很大,常為害早播麥苗,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克,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拌勻,配成毒餌,每畝撒施4~5千克誘殺。

                5 ? 2016年小麥病蟲害全國發生趨勢分析


                5.1 ? 一、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


                (一)全國小麥病害發生趨勢

                白粉病發生面積1.2億畝。其中,江蘇沿淮、河南東部和中北部、山東中西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偏重發生,華北、黃淮、江淮的其他麥區,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中等發生,其他麥區偏輕發生。

                紋枯病發生面積1.1億畝。其中,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安徽和江蘇的淮北和沿淮、沿江麥區,以及河南偏重發生,江淮、黃淮、華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西南、西北麥區偏輕或輕發生。

                葉銹病發生面積5000萬畝,黃淮、江淮和華北南部偏重發生。葉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黑穗病、胞囊線蟲病、病毒病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赤霉病發生面積1億畝。其中,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蘇沿江和蘇南、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麥區有大流行的風險,長江中下游其他麥區、黃淮麥區有偏重流行的可能,華北和西南等麥區有中等流行的可能。

                條銹病發生面積約3700萬畝。其中,湖北江漢平原及西北部、隴西南部及關中西部、甘肅隴南及隴中晚熟麥區、四川東北部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新疆伊犁河谷東部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區偏重流行,西南其他麥區、甘肅大部、陜西其他地區、河南大部、寧夏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其他麥區中等流行,安徽沿淮及其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南部和半島地區、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麥區偏輕發生。

                (二)全國小麥蟲害分析

                吸漿蟲發生面積約3000萬畝。其中,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中東部、河南北部及南陽、天津中等發生,華北、黃淮和西北其他麥區偏輕發生。

                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發生面積6000萬畝。其中,河南、天津、陜西、寧夏中等發生,華北、黃淮、西北其他麥區偏輕發生。

                蚜蟲發生面積2.6億畝次。其中,山東、河北大發生,華北、黃淮的其他麥區、四川、寧夏偏重發生,長江中下游麥區大部、西南、西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

                麥蜘蛛發生面積1億畝。其中,河南西部、山東中南部、山西南部等地偏重發生,華北、黃淮、西北大部麥區中等發生,江淮、西南大部麥區偏輕或輕發生。

                一代粘蟲、灰飛虱、麥葉蜂、土蝗、麥莖蜂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白眉野草螟、瓦矛夜蛾等新發害蟲在局部地區呈上升為害趨勢。

                5.2 ? 二、全國小麥病蟲害發生預測依據


                (一)小麥種植制度和品種布局利于病蟲害發生

                在2012年以來,條銹菌新致病類群“貴農22”在甘肅、四川等部分地區上升為優勢類群,加速了小麥品種抗銹性的喪失。除長江中下游的揚麥、寧麥等品種對赤霉病表現較好抗性外,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和華北麥區主推品種多為赤霉病感病品種,且部分病害常發省赤霉病菌對常用藥劑抗性進一步發展,北方高產品種跨區引種到江淮麥區,黃淮、江淮、長江中下游麥區播期推遲,致使赤霉病易感病期與春季連陰雨天氣相遇概率高,加大了赤霉病流行的風險和程度。

                除山東省白粉病抗性品種種植面積較大外,江淮、黃淮和華北主產麥區主栽品種對白粉病、紋枯病、蚜蟲等主要病蟲害的抗性普遍較差。近年來主產麥區麥田高肥水管理,致使群體大、田間郁閉,也有利于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的發生流行。

                (二)秋苗蚜蟲和白粉病基數較高

                蚜蟲大部麥區蟲量接近常年、高于2014年同期。江淮、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1513萬畝,與2014年基本持平。

                麥蜘蛛大部麥區螨量接近常年,低于2014年同期。黃淮、華北麥區發生面積694萬畝,平均每尺單行蟲量,河南、陜西、山西、安徽、山東、河北分別為14頭、8.0頭、7.6頭、4.5頭、3.7頭、2.7頭,與常年相近,山西比2014年增加5.6%,其他大部麥區比2014年減少18%-93%。

                吸漿蟲大部麥區蟲口密度明顯下降。秋季淘土調查平均每小方蟲量,北京為2頭,河北、天津、陜西、河南、甘肅為1.1-1.9頭,寧夏、山西為0.5頭以下,與常年和2014年同期相比,大部麥區減少30%-60%。但仍有部分地區局部田塊蟲口密度較高,北京大興、河北玉田、陜西長安每小方蟲量最高分別為91頭、43頭和28頭,北京大興高于2014年的高密度點蟲量。秋苗被害株率,黃淮、華北和西北大部麥區為0.3%-1.3%,與2014年同期相比,北京、河南分別增加225%、40.4%,其他地區偏低。

                條銹病秋苗發生面積小、總體病情偏輕。甘肅、寧夏、青海、陜西等西北秋苗主發區發生面積216萬畝,是2001年以來最小的一年,各地多以單片病葉為主,局部早播麥田發病中心多。截至1月15日,四川、云南、貴州、湖北、陜西、甘肅等省的冬繁區46個縣(市、區)見病,比上年少11個縣,見病面積6.5萬畝,比上年增加25%。新疆阿克蘇市零星見病,發生面積0.12萬畝,平均病葉率為1.3%,重于2012-2014年同期。

                白粉病秋苗病情重于常年和2014年同期。甘肅省發病田塊一般病葉率5%-10%,高于常年;陜西平均病葉率為1.5%,比2014年高15.4%;山西平均病葉率為2.5%,與2014年同期相近,是常年同期的1.8倍;寧夏南部山區、河南西部、山東膠東半島等地零星見病,病情接近2014年水平。

                紋枯病秋苗病情輕于常年,河南等部分麥區重于2014年同期。黃淮、華北麥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918萬畝,比2014年增加13.3%;平均病株率,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安徽分別為5.8%、3.7%、1.2%、0.6%、0.2%,大部麥區低于常年,與2014年同期相比,河南增加近1倍,安徽、山西、河北分別減少85.7%、30.2%、4.8%,山東持平。

                (三)氣象條件對病蟲害發生有利

                2015年冬季,黃淮、江淮、長江中下游、華北和西北冬麥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偏高,江淮、長江中下游和西南麥區降水偏多,對北方麥區病蟲害。

                2016年春季,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華北、黃淮中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偏少,對蚜蟲發生有利;長江中下游至黃淮南部、西北東部降水偏多,其中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西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山東南部、陜西西部、甘肅大部、寧夏偏多2-5成,對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春季流行和一代粘蟲發生十分有利。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