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別名:白頭婆、白頭鵯.白頭翁體長約18厘米,頭黑枕白,背面黃綠,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鳥頭灰褐色,背橄欖色,胸部淺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復羽灰白.
目
錄
白頭翁:別名:白頭婆、白頭鵯.
白頭翁體長約18厘米,頭黑枕白,背面黃綠,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鳥頭灰褐色,背橄欖色,胸部淺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復羽灰白.
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于針葉林里.性活潑、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結成大群,活動于樟、楝等樹上啄食果實.
春夏季則僅3—5個相伴覓食.常棲息于矮樹籬或灌叢的最高處,見有昆蟲飛過時就飛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棲止的樹上,大聲鳴叫.它的鳴聲是多種多樣的.
白頭鵯是雜食性鳥類,既食植物性物質,也食動物性物質,同時食性還隨季節而異.春夏兩季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秋冬季則以植物性食料為主.
動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蟲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為雙子葉植物,也食一部分漿果和雜草種子,如櫻挑、烏柏、葡萄等.
白頭翁是雜食性鳥類,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蟲、蝗蟲、蛇、蜂、蠅、蚊、螞蟻、長角螢、蟬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幼蟲,也吃蜘蛛、壁虱等無脊椎動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薔薇、寒莓、衛茅、桑椹、石楠、女貞、楝、櫻桃、苦楝、葡萄、烏桕、甘藍、藍靛、酸棗、樟、梓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飼養白頭翁從幼鳥或成鳥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飼養雛鳥可以使你得到很大的驚喜,挑選雛鳥要當年第一窩或最后一窩,最后一窩也叫秋子,叫口很勤.
1、挑選雛鳥之前先準備好一個盒子和一快布.
2、提前蹲點,白頭翁的窩最喜歡做在矮松樹和較矮的灌木叢中.早上6點到7點,下午5點到6點找公園或野外樹多的地方,最容易有收獲.看見成鳥嘴上銜蟲,又不吃下肚的,就是你要搜索的目標,跟著它,注意它的下落樹木.不要去驚擾它,等它飛上樹頭,看其蟲不見了,你就可以過去仔細確認了,這時老鳥如果在樹頭發出喳喳喳的預警聲,恭喜你,你中大獎了.我不提倡連窩端走,我的做法是每次找2到3窩,看清幼鳥已經到針羽期了,只拿每窩中的老大,羽毛管最長的便是老大.這樣既保證了公鳥(2~3個肯定有公的)又不影響老鳥的繁殖.
3、把鳥帶回家,用芙蓉用的窩把它放好,擺在盒子里,晚上要用布蓋好.
4、飼料用泥鰍跺泥加點菜葉和黃瓜,用畫眉食加水調稀,再用竹簽削一個喂食的挑子.前一個半禮拜每隔一個多小時喂一次,每天早上6點喂第一次,晚上7點喂最后一次.后面可2個半止3個小時喂一次.每次喂食之前輕輕敲擊窩的邊緣和吹口哨給它一個信號,以后便可養成習慣.它們張口,逐一飼喂.喂好同時便可用手接住它們的糞便,保持窩內的清潔.平時還要時不時的用棉花棒給它們喂水.
5、幼鳥成長的很快,一個半星期便可上籠飼養.有2點要特別注意,一是注意鳥口腔內的顏色,偏紅最好,偏白便有可能是過度的饑餓或是對你所喂的事物沒法消化吸收,不適應.二是晚上籠子要蓋好,防止蚊子的叮咬,如果叮到腿步很有可能造成癱瘓.很多鳥友在飼養過成中會出現癱瘓的現象,其實要避免是很好辦的,飼料不要太精,不要加鈣片,喂食一次不要太多,做到勤喂少喂,沒過20天的鳥不要老用手去把玩,不要吹風.做到這些就不會出現癱瘓的現象了.
6、20天以后的幼鳥就可以逐步換硬食了,一開始用飼料加水加蟲讓其啄食,逐漸加大飼料的硬度和減少蟲的數量,最后完全用飼料替代.
7、幼鳥毛長其,發尾羽時,就要挑選公母了.給大家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把家里的電視或音響的音量開大.把鳥放置旁邊.這時收毛出條子,喉嚨一起一伏的便是公鳥.將其挑出重點培養.
8、這時候的鳥,要用手和它多接觸.不停的用手和它的嘴對打,它便會起性豎頭毛和你對打,嘴里還會發出喳喳喳的聲音.久而久之便可陪養出一只見手就打,見人就叫的超級風騷白頭翁,呵呵,汗......
9、幼鳥一個月后便會不停的小唱,毛一換完就能大叫.換毛期間要勤洗澡.加強營養.
我養的最好的一只,我口哨吹什么聲音,它就叫什么聲音.手靠近就打,兩個翅膀大大的張開,嘴里大叫.后來給我媽放在桶里用手帶它洗澡,慘遭不幸啊...我好無奈啊!還有架養和籠養隨大家喜好.我個人覺得放籠養的,玩起來很風騷.叫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