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重要社會化服務模式之一。通過土地集中連片托管,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與專業化生產,進而大幅減少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于實現我國農業健康與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土地托管的服務主體
目前,我國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的主體主要包括供銷合作社體系、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以及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主體。供銷合作社是政府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
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生產合作組織。2017年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重點指出支持合作社開展農業生產托管、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等專業化服務,積極承擔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項目。農機大戶基于常年設備應用不飽和現狀,在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方面具有設備資源優勢,在耕、種、收等環節實現機械化生產。
二、土地托管的“三大”服務模式
1.全程托管模式
全程托管是指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服務主體,實現從種到收的全程托管經營管理。目前,全程土地托管有兩種實際運作模式,即貨幣返還型(保姆式全托管)和實物返還型。
(1)貨幣返還型:貨幣返還型是托管服務主體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生產資料的墊資服務,旋耕、施肥、播種、鋪膜、中耕、追肥、灌溉等田間作業服務,以及產品收獲、加工、銷售服務,扣除農資成本和服務費后的收益歸農戶,農戶有監督生產過程的權利,并承擔天災等自然風險。
(2)實物返還型:實物返還型是農戶需要向托管服務主體支付托管服務費,托管服務主體提供農資、田間作業管理及收獲服務,種植獲得農產品歸農戶所有,有的約定產量,有的不約定產量。
2.勞務托管模式
勞務托管模式又稱菜單式半托管,是指農戶與托管服務主體達成勞動服務協議,服務主體承包播種、育種、育秧、整田、栽秧、插秧、施肥、打藥、收割等種植過程所需勞動作業的主要環節;種植戶自身承擔勞動服務費、種子、農藥、肥料等費用,農業收獲歸農戶所有。
3.訂單托管模式
訂單托管是農戶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某個時段的勞務項目委托給托管方,托管方按勞務項目獲得報酬。此模式讓農戶接受起來容易,但選擇的多樣性導致管理難、利潤點低。
三、土地托管的盈利模式
土地托管模式中,托管服務主體和被托管農戶均可實現雙贏。
1.托管主體盈利方式
對全托管模式,通過整合土地資源,采用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獲取規模化生產效益。托管主體發揮技術和管理優勢,追求超額產量,獲取規模化超額產量收益;通過減少購銷環節、借助資源優勢進行大宗商品議價,賺取購銷差價等實現收益。
對于半托管模式,通過提供機械化作業、農業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服務,賺取服務費用。
此外,高產創建等在內的政府給予的農業項目支持補貼等,也是部分托管主體盈利的來源。
2.被托管農戶盈利模式
通過改善生產條件,規模化連片種植,大量采用新品種新技術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獲取差額產量,實現增產增收。
農產品規模化訂單生產,標準化技術管理,品牌化市場營銷,形成強大的品牌增值效應,拓展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增值。
通過農資集中采購,農產品統一銷售,進一步降低農資采購成本,增強農產品議價能力和抵御市場波動風險能力,實現農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