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復蘇春來早,又是一年備耕時。在江西宜春,零散的土地通過流轉集中到新型經營主體,統一規劃,統一耕種,實現了農業經營集約化、規?;?、組織化發展;
萬物復蘇春來早,又是一年備耕時。在江西宜春,零散的土地通過流轉集中到新型經營主體,統一規劃,統一耕種,實現了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發展;在山東膠州,經由新型產權交易平臺,通過公開透明的交易方式,土地經營權依法、規范、有序流轉,讓出租方和承包方都獲益匪淺……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土地利用機制,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的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出現了重新配置的需求;而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經營規?;?、機械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將進一步推動農村人口非農化、市民化的進程,為城鎮化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由此可見,城鎮化與土地流轉既互為推進又相互制約,土地流轉為城鎮化創造良好的空間支撐和人力資源,城鎮化為土地流轉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撐。
今年,我國將再選擇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確權登記時機,積極引導農民自愿將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過互換或流轉等方式,集中歸并,解決地塊細碎化問題。
“轉”起來盤活了土地,但“轉”之后的問題也須持續關注。經營權在依法、公平、自愿、有償的基礎之上流轉后,土地的經營方向將如何把控?流出土地的農民又將如何安置?
這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強化監管,嚴守“農地要農用”底線,確?,F代農業經營方向不變;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及時跟進配套服務,對走出農村的農民開展各項教育培訓,搭建就業對接平臺等,盡可能縮小進城農民與城市居民之間待遇差距,實現公共福利的公平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