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對土地、宅基地、農民的影響有些什么?今天我們對此進行解讀。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現在已經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
2016年的“一號文件”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包括: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指導。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并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實現有效供給,如何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必須完成和破解的歷史任務和現實難題。
最重要的問題:土地、宅基地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完善“三權分置”辦法,明確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具體規定。
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引導農戶自愿互換承包地塊實現連片耕種。
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
三大紅線不能碰
2、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
3、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四大舉措確保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1、推動農產品[0.72% 資金 研報]加工業轉型升級,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深加工。
2、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開展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行動,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支持地方和行業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3、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閑旅游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4、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加強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
五個數字
1、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將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2、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護。
3、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以上,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范圍。
4、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實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工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5、實施脫貧攻堅工程,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十三個“建立”:
1、建立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2、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
3、基本建立農業資源有效保護、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術支撐體系;
4、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制度;
5、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跨地區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6、建立農產品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
7、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
8、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
9、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10、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11、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12、2016年推動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正式建立并開始運營;
13、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20年要達到什么目標?
農產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
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農民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