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昨天(10月31日)發布消息,我國圍繞作物種質資源、土壤質量、植物保護、動物疫病等領域開展科學觀測工作,目前已經初步建成國家農業科學觀測監測網絡。
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工作,包括對土壤、水、肥、氣象等農業生產關鍵要素的長期系統動態監測,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數據支撐,為農業災害預警提供依據。例如,今年基于各地野外觀測站點對重大外來入侵害蟲草地貪夜蛾開展立體監控,快速掌握了草地貪夜蛾遷飛規律,為草地貪夜蛾防控提供了技術保障。據介紹,農業農村部自2017年啟動實施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以來,構建了11個數據中心為“塔尖”、456個觀測實驗站為“中堅”、4萬多個生態環境國控監測點為“塔基”的“金字塔”式觀測監測網絡,形成了實驗觀測和定點監測相結合的網絡體系。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余欣榮:在全國31個省區市科學布設了4萬多個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國控監測點,涵蓋全部產糧大縣和主要土壤類型,開展產地環境、氮磷流失、農膜殘留等監測,提升了監測預警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