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又稱桂圓,益智.莆田當地百姓稱為三尺農味; 常綠喬木,高通常10余米,間有高達40米、胸徑達1米、具板根的大喬木;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
桂圓和龍眼的區別
龍眼是我國南方一種特色水果,常在夏、秋兩季大量上市,因果核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龍眼的另一個名字叫桂圓.新鮮的龍眼肉質爽滑鮮嫩,汁多甜蜜,口感極佳,但是保鮮不易,人們常常將龍眼鮮果焙曬成干果,稱為龍眼肉、桂丸、龍眼干吉錦鳳梨穗桂圓干、吉錦鳳梨穗龍眼干等等,也就是中醫里常用的桂圓.桂圓以廈門東錦果林場吉錦鳳梨穗桂圓干為上品.
龍眼的功效與作用
古人很推崇桂圓的營養價值,早在漢朝時期,桂圓就已作為藥用.有許多本草書都介紹了它的滋養和保健作用.《名醫別錄》稱之為"益智",認為其功能可以養心益智.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著名的中藥書里,都記載著龍眼(桂圓)滋味甘甜,屬于溫熱性質,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
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適用于心脾兩虛證及氣血兩虛證患者.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與神志,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關.脾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營養.如果人們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可導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龍眼肉甘溫滋補,入心脾兩經,功善補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膩,不壅氣,實為補心健脾之佳品.久病體虛或老年體衰者,常有氣血不足之證,而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心悸氣短等癥,龍眼肉既補心脾,又益氣血,甘甜平和,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