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村是一個山、丘、壩相結合,以生態、環保為主體的村,坐落于在龍泉山脈尾端,位于沱江上有西岸,距千里沱江第一城——趙鎮六公里。濱沱江之水,依云頂之山,東與三星鎮隔河相望,南與淮口鎮相鄰,西與青白江接壤,北與江源村、石子嶺村相連。該村幅員面積13.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7039畝,山林綠化面積9020畝),轄26個村民小組,1763戶,5289人,其中勞動力人口3120人,1—16歲823人,60歲以上1346人。2011年人均純收入7678 元,通過2009年啟動目前已修建三個安置小區,將要拉開的土地整理從集中戶土地整理中,連同空閑宅基地,可復耕面積991.7畝,節約集體建設用地802畝,新增耕地646畝。
我村交通較為便利,趙淮公路、成德南高速、達成鐵路橫貫東西,現有村級水泥路27條,33.5公里。水利設施有一定基礎,有蓄水池120口、塘堰19口、提灌站9座、U型溝渠15000余米、紅層打井180口、農用變壓器13臺。轄區內有攀成鋼金堂分公司、頁巖磚廠等10余家國營、私營企業和中型農家樂兩個、中型養殖場1個。
該村10年前曾是一個貧窮、落后、被列為成都市經濟發展緩慢村的地方,年人均純收入僅1100元,并經常流傳著:“過去的易家溝,三年兩不收,婆娘割梭草,男人打疙蔸”的俗語。自王少雄書記聯系該村后,在縣委、縣政府、鎮黨委、政府的領導關心下,經過村兩委的不懈努力,各項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近年來,觀音山村兩委堅持因地制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取得了較大成績。
該村22、23、24組的易家溝,土地貧瘠,以山地為主。該村結合實際,發展果樹,通過組織、動員工作和開展各種果樹現場培訓會,近5年內種植各類優質水果2200畝,其中桃樹780畝,枇杷、棗子910畝,核桃510畝,水果年產量150萬公斤,年產值160萬元。
該村山區屬頁巖土,加工成頁巖磚后比一般紅磚市場競爭力強。近年來,通過努力引進五家私營企業,建成年產2億匹磚的頁巖磚生產線。五家頁巖磚廠能解決該村富余勞動力640余人,村民務工年收入可達840萬元;解決運輸車輛90多輛,為村民創收210余萬元。
-
村委核實:
是
-
政策補貼:
否
-
特色產業:
-
適宜:
不詳
-
交通配套:
-
生活配套:
-
10公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