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林權證剩余年限:村道 造林年份:1996 冰山村地處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中村鄉西北,與南陵縣和青陽縣接壤,海拔海拔700多米,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無污染、終年云霧繚繞。這里山高' />
造林年份:1996
冰山村地處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中村鄉西北,與南陵縣和青陽縣接壤,海拔海拔700多米,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無污染、終年云霧繚繞。這里山高林密,幽谷縱橫,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有天然的溶洞,稱作“冰山仙人洞”,洞深1000余米,高約6米,寬5米左右,共有七進。由于冰山仙人洞與九華山山脈緊密相連,歷史上成為供佛之地,有九華山僧人老繼和尚在此開齋立佛,當時遠近香客接踵而至,香火十分旺盛。現洞中留有洞頂鳴鳳閣、三仙娘娘(馬娘娘、女媧娘娘、送子娘娘)碑位、香爐,有開山和尚的墓碑。洞的第一進,有石象、石獅、石牛,有八仙石臺、臺上有石杯、石壺,四周有石筍、石浮等奇形怪狀鐘乳石,給人有進入八仙樓閣的仙境感覺。洞的第二進,有地下河,河流潺潺,長年不息。再往里去,更有和尚百日靜練打坐石盤、觀音佛龕、滴水瀑布泉等。洞外有冰山大王、十里跑馬崗練兵場等遺址。站在冰山仙人洞山峰之巔,可以瞭望蕪湖長江,將望江亭、長江大橋、大輪等風景奇觀一覽無余。 冰山仙人洞歷史上因成為九華山佛教子母洞圣地,這里松蒼柏翠,竹海深深。朝圣進香、觀光游覽者絡繹不絕,給人以“山洞由來遠,神龍日隱眠;藤蘿常礙月,石柱自擎天;古篆苔痕蝕,新泉滴露涓;云從應有會,鳴蟬最高巔。”詩情畫意境地,令人心曠神怡,佛教文化十分蘊深。 冰山石屋山莊就在冰山仙人洞附近,石屋就是當年的冰山村民居住地,過去,村民們在這里筑卜石屋,連石屋頂都是就地取材的石片蓋成,屋里擺放著石床、石桌、石凳、石柜,一切以“石”為材,石屋內冬暖夏涼,石屋外景色宜人,成為千百年來冰山人子孫后代繁衍的神秘之屋。雖然,如今冰山人已經在另行擇地建筑小洋樓,但每日進山勞作,石屋成了他們休息場所,電器和石器相依,將整個石屋布置得現代與原始的科學結合,給人以奧運之火取之于斯的圣地之靈氣。 本村茶葉自明、清以來一直種植,手工制茶技術延續自今,生長在這群峰環抱中的茶樹,常年以山花為伴,白云為友,清泉為鄰。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經過精心采制,就成為香高味醇的茗茶了。多年進山旅游者購買品嘗勻贊味香色美,也有經商者來收購充作名茶。只應交通、經濟條件有限沒有形成規模。現在一條近6公里長寬四米的水泥路,在省、市、縣及云嶺鎮黨委政府等關懷下,終于竣工剪彩通車直達村里。 涇縣是安徽省的一個老茶區,尖茶是傳統產品。遠在唐宋年代,就曾出過白云蘭片、梅花片、涂尖等類的名貴茶葉。傳說清朝皇帝六下南途經寧國府時,知府大人獻下涇縣汀溪產的貢尖款待,飲后贊不絕口,吩咐隨從多多帶上,以便途中飲用。清朝末年,涇縣汀溪、愛民等地的尖茶已暢銷沿江各大城市,還曾成批出口東南亞一帶,故而當時尖茶又被稱之為“洋尖”。清朝學者胡聳孫稱譽其為“瑞草葳蕤,南國無雙。 涇縣實施科技興茶戰略,出臺了《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的意見》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凡申報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無公害茶和ISO質量體系認證,分別給予2萬元、5萬元、1萬元、5000元的補助;建設標準化良種茶園和苗圃,分別給予每畝100、1000元補助,用優惠政策扶持茶葉基地建設。 其它適宜經濟林:(板栗、核桃、青檀、杉木、松木、竹子等)。全村20里3000多畝山林可供投資使用。本人有山場200-300畝(內有96年栽活刺杉1萬多棵)可轉讓或尋求合作,如有意向的朋友可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