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我不講他國問題,因為別的國家食品安全如何?我不清楚,我沒有發(fā)言權。我就說說自己在國內做了八年的自然農耕農業(yè)心得。
先說說我做農業(yè)的機會,我是因破產而走上農業(yè)之路的。做農民,在農村是非常沒面子的,但面子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已無面子可談。也正是因為破產讓我沒有了路,我才得以返鄉(xiāng)做起農業(yè)。我花了八年時間,從只生長芒萁、松崗等幾十種耐貧瘠的植物荒山,到現(xiàn)在可以生長近百種作物的耕地,坦率地說我時而為此感到自豪。破產讓我拯救了一片荒山,也拯救了自己的靈魂。至少,我認為自己是干凈的人。
自己的干凈從何說起呢?
首先,我有了職業(yè)道德。我提供的食材能如實的告訴消費者,我不會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而作出迎合的行為。因為我是生產者,只有生產者和大自然才有對食材解釋的話語權。是酸的甜不了,是丑的美不了,是淡的濃不了。一切都應該保持真實,而不是去迎合和改變。
其次,生態(tài)農業(yè)者很窮。這窮不是生產者所意愿的,是社會造成的。消費者哭窮的時候,都在攀比誰家房子購買的位置,攀比轎車的性能,攀比奢侈品帶來的榮耀,攀比的心態(tài)太多,我都數(shù)不過來。但是我知道,有很多消費者在和我討價還價果蔬的價格,口感的好壞。我唯有一點優(yōu)勢,就是擁有一股底氣,信我者就買,不信者遠離。我是沒有過多的精力去解釋的,大自然的變化,我無法記錄。食材既然是自然的,那就讓自然去說。問我,不如來農場耕作體驗,想要什么答案,都在時間里。
再有,環(huán)境污染造就心態(tài)污染。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問題。當一個社會沒有了愛,沒有了同情,沒有了職業(yè)底線的時候,整個社會是奔潰的。對于我而言,我可以堅守自己,但我改變不了社會。我唯有端正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其他太偉大的事,只能交給偉人擔當。因為,我也需要購買勞動工具,我也需要購買日常用品,我也需要支付員工的工資,我也需要購買他人農場生產的食品,這就意味著需要花“錢”,我只有有“錢”,我的生活才能持續(xù),我的農場才能持續(xù)。我不能因為“錢”的緣故,導致我的心情從此被煩惱綁架。因此,我的產品必須賣出能夠承擔自然風險的價格。
然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營銷領域有一不太好聽的名字叫“洗腦”.做生態(tài)農業(yè)的人得學會也給消費者“洗腦”,不清洗是不行的,不要相信消費者都是來自農村,都在農村工作過。如果真的有這么好的記憶,真的有我們想象的聰明,那么市場上的反季節(jié)蔬菜就不會出現(xiàn)了,甜蜜素不可能發(fā)明,膨大劑不會出生,防腐劑會沒有市場。問題是,這還是羅列出來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生產者都沒聽過的東西。何況是消費者乎?所以,得教育,得洗腦。
最后,再啰嗦一個問題。生態(tài)農場的健康與否,和盈利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一個不會盈利的生態(tài)農場是失敗的,是不會持久的。我們不能依靠自己僅有的一小眾親朋好友作為自己的救世主,而是需要全民意識和支持。只有大家認同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健康的身體,社會的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當然,我除了感恩對我從事生態(tài)農業(yè)支持的朋友之外,還要學會一種本事,臉皮要厚,不要怕別人知道你窮,不要怕別人知道你的弱點。只有讓更多人了解你最真實的情況,你的短板才有機會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