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龔放求比往年忙了不少。他是湖南桃江縣石牛江鎮牛劍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初,他聯合8戶農戶建造了20畝大閘蟹養殖池。眼下,正值蟹苗成長關鍵期,監測水質、投放飼料、巡查養殖池……他只恨分身乏術。“好在不用發愁賣,只需安心養好蟹就行。”龔放求說。為大閘蟹銷售兜底的是桃江縣天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石牛江鎮,和天樂農業這樣助力農民增收的企業不止一家。
養殖大閘蟹,為農民增收闖新路
牛劍橋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232人,傳統耕作靠天吃飯,沒有支撐產業,農民增收較為緩慢,脫貧任務比較重。談起引進大閘蟹生態養殖項目的初衷,石牛江鎮黨委書記溫鈺輝說:“石牛江位于美麗的桃花江畔,生態環境好,水的鹽堿度特別適合水產養殖,這么好的青山綠水環境資源,不利用起來可惜了。”
2016年,石牛江鎮引進天樂農業,克服了在氣候、土質、餌料等方面的難題,成功培育出“桃花江1號”大閘蟹苗種,彌補了湖南省大閘蟹種苗培育技術空白。
去年10月,“桃花江1號”大閘蟹正式上市,以其個頭大、蟹黃多、肉質緊、抗病力強等優點,在中南地區農博會上,受到同行和水產養殖專家充分肯定。養殖大閘蟹,為農民就業增收闖出了新路。天樂農業采取“公司+互聯網+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計劃用3年時間,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一年脫貧、兩年增收、三年致富”目標。
天樂農業董事長劉湘輝說,當前公司通過重點產業幫扶貧困戶52戶100人,另外投入245萬元小額信貸資金,有49戶98人通過委托幫扶方式開展大閘蟹養殖,天樂農業保底年收益10%,還解決了當地部分勞動力就業。龔放求說,自己正是在大閘蟹基地務工,嘗到了養殖大閘蟹的甜頭后,才動了養殖的念頭。“我們還希望以‘桃花江1號’大閘蟹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拳頭產品,帶動旅游、休閑、餐飲、民宿等相關產業發展,讓更多貧困戶和當地群眾受益。”溫鈺輝說。
今年,天樂農業啟動了大閘蟹基地二期工程,得到項目區村民的積極響應,用不到4個月時間,完成了包括500畝大閘蟹產業扶貧示范園、500畝“桃花江1號”蟹苗培育園等項目建設。湖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還在桃花江農業公園設立河蟹特色產業基地。
種養加聯合、游娛購結合、產供銷融合
和天樂農業一樣,桃江縣知己中蜂公司也在為扶貧出力。至今已有貧困戶39戶133人通過參與蜜蜂養殖,每年可增收1500多元。
石牛江鎮企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源于鎮里一種扶貧模式的探索。2017年10月,由天樂農業和桃江柒村官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了石牛江鎮扶貧產業發展聯盟,聯盟按照全域發展理念和全產業鏈建設思路,致力搭建“種養加聯合、游娛購結合、產供銷融合”的農業產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
目前,已有27家成員單位加入石牛江鎮扶貧產業發展聯盟,主要經營范疇包括水產畜產養殖、特色種植、竹制品加工等。溫鈺輝說,扶貧產業發展聯盟和13家農業產業關聯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目前,共有11家聯盟單位參與產業扶貧,幫扶貧困戶160戶393人,為全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牽線搭橋,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扶貧產業項目。
“我想養雞,聯盟的公司不但提供種苗,還給我們指導。”48歲的王又純是石牛江鎮石牛江村的貧困戶,她到龍頭企業領養了60只雞苗,收益5000多元。嘗到甜頭后,今年養殖規模發展到了120多只。2017年,桃江柒村官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全鎮開展試點,500多只雞苗優先支持貧困戶,很快被領養一空。
扶貧產業發展聯盟是石牛江鎮聯手多家企業,共同破解貧困戶產業發展難題的一種新模式。溫鈺輝介紹,這一模式可以集聚更多資源,推動產業扶貧措施更好落地。聯盟成員借助聯盟平臺,圍繞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整合鎮域內外農業產業發展資源,加強內部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溫鈺輝說:“接下來,石牛江鎮將以‘桃花江1號’大閘蟹產業為龍頭,進一步發揮扶貧產業發展聯盟、柒村官創業者聯盟等平臺服務作用,努力打造本地農產品特色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