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魯容鄉的北盤江河谷山嶺疊翠、碧波蕩漾,5000畝百香果果實累累,3000畝金芒果生長茂盛、2000畝火龍果長勢喜人。
就在5年前,這里還石山兀立,荒坡兩岸、交通不便、貧瘠落后。
“為了溫飽,村民曾把綠山變成了野荒坡,現在我們要把貧瘠荒坡恢復成綠色金地才行。”從貴州省農科院熱帶作物研究所來到魯容鄉掛職科技副鄉長的彭楊見證了北盤江兩岸近年來從荒山石坡到栽樹植綠的變化。
彭楊現在努力做的事情是:為北盤江河谷探索一條科技興農之路,調減低收益作物為高效益作物,確保貴州正在開展的深刻的農業產業革命在魯容鄉北盤江段取得預期。他指著北盤江一側山坡上的滿眼綠色果林說:“這些年我們大面積栽樹植綠,已經很少能看到裸露的石頭了。”
貞豐北盤江屬于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平均海拔650米,年平均氣溫19℃,日照長,年積溫高,常年無霜,光熱條件極佳,是典型的天然大溫室,極適宜發展多種熱帶經濟作物。由于長期交通制約,生態優勢并未形成產業優勢。
“北盤江河谷氣候條件優越,發展經濟型農業優勢較明顯。”在魯容鄉百香果種植基地,彭楊告訴記者。
路通產興財聚,伴隨交通基礎設施改善,魯容鄉生態產業化激活產業生態化。
有了新活干,當地富余的勞動力大部分在百香果基地務工。按照“一平臺三統一六增收”產業扶貧模式,將百香果作為富民增收的“短平快”扶貧支柱產業,帶動全鄉十個村居發展種植15000畝,帶動1332戶5680余人增收。
貴州魯容惠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龔雨雨說,剛開始村民們只在田間地頭小范圍種樹,后來村民們逐漸嘗到了種果樹的甜頭,無需政府監督,家家戶戶都大面積種樹。
貴州北盤江綠色實踐:“貞豐因地制宜植綠創富”
如今,魯容鄉已經種了數萬畝經果林。
記者走訪了解,貞豐在北盤江沿岸的白層鎮、魯容鄉、魯貢鎮、沙坪鎮規劃發展火龍果、金芒果、百香果等熱帶精品水果10萬畝,打造北盤江綠色財富走廊。
靠山養山治山吃山。貞豐縣委常委、副縣長鄭銳告訴記者,近年來,貞豐在綠色發展上有一系列大動作:先是禁止了亂砍濫伐,花大力氣植綠治江,厚植生態屏障;同時,結合大扶貧,探索山地生態高效農業綠色發展模式,使之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如魯容一樣的許多貴州山區鄉鎮,圍繞山地,因地制宜,15度以下坡耕地,主要改種蔬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5至25度坡耕地主要改種中藥材、茶葉、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林下經濟。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稟賦,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
切實的利益帶來了切實的改變。北盤江的綠色實踐讓群眾找尋到了“致富密碼”,走上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