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在10年前,金塔縣中東鎮官營溝村村民毛秀萍絕不會想到,一個農民離開土地能生活下去。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從沒聽說過農民離開土地,能過上小康生活。
5年前,毛秀萍和丈夫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土地謀發展,他們成了村上第一批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如今,通過外出務工和土地流轉,毛秀萍家人均純收入從5年前的1.2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5萬元。按她的話說,“日子過得很自在,不用為父母養老和孩子上學發愁了?!?/p>
2014年,金塔縣中東鎮官營溝村拉開了土地流轉的大幕。土地流轉讓官營溝村現代農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不僅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了土地規?;洜I,還加快了全村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土地流轉后,農民從土地上‘跳出去了’。過去守著土地吃飯的農民,離開家門走四方,從事二、三產業,維護了土地承包權益,破解了當前農副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農民增收緩慢的難題?!苯鹚h中東鎮副鎮長高輝說。
官營溝村土地流轉后,500多人常年在外務工、創業。6組農戶張龍將自己的承包地流轉后,在建筑公司從事砌磚工作,年收入6萬元以上。4組黨員姜正兵將土地流轉后,組織本村18名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年收入近5萬元。3組農民劉正德,因妻子殘疾無法外出務工,土地流轉后就給本村租用土地的老板打臨工,年務工收入達到6000元。
土地流轉促進了官營溝村土地規?;洜I。農村土地向大場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了一批農業經營大戶,使“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成為現實,有效提高了流轉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原來以家庭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為以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為主的經營模式,全村經營主體由289戶耕種主體變為8個流轉經營主體。至目前,官營溝村共流轉土地5100畝,占耕地面積的95%,已形成洋蔥、玉米、制種、葵花4大支柱產業。
“我是看到土地流轉效益后,才從黑土地轉戰黃土地的?!钡虏呸r民專業化合作社理事長沈德才,在東北黑土地上已從事多年種植業,面積達到1萬多畝。他說,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機械化耕種及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目前,從播種機、鋪膜機到采收機,一應俱全,代替了大量的人工勞作。
近年來,官營溝村架設低壓管道8公里,實現了大型機械作業和高效節水灌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投資利用效能,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奠定了基礎。
官營溝村委會主任李雪花說,官營溝村土地流轉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返租倒包。先由村上成立合作社,由村合作社和農戶簽訂流轉合同,把土地從農戶手中集中到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集中流轉到能人大戶和企業公司,這種方式共流轉土地4100畝。二是直接流轉,由能人大戶直接和農戶簽訂合同流轉土地,這種方式共流轉1000畝。
土地流轉后,官營溝村農民戶均收入超過7.5萬元,80%以上的農戶在縣城購買了樓房,50%以上的家庭購買了小轎車或大型機械。
“我覺得這幾年農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已經打破了完全依賴土地的傳統思想。過去為了爭水、搶水發生的鄰里糾紛多,土地流轉后,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明顯減少,鄰里關系更加和諧。5年來,官營溝村沒有發生大的矛盾糾紛?!备咻x說。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官營溝村土地流轉帶來的巨大成效,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鄉村的美麗嬗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夏天務習莊稼,冬天帶上老人、孩子去城里住。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變成了現實。”官營溝村5組村民魯曉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