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室內采摘果蔬8小時,日薪60元,對62歲的高熱花來說,這樣的收入已讓她十分滿足。
高熱花家住安義縣長均鄉觀察村,丈夫20多年前去世,一度一人打理家中6畝地。近年,土地流轉給企業后,她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既能領地力補貼,又可到企業工作領工資,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安義縣長均鄉,高熱花生活的轉變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開展土地流轉以來,長均鄉土地流轉農戶達1921戶。隨著該鄉土地流轉協商方式由口頭轉為合同,流轉規模由零星轉為連片,流轉時限由短期轉為長期,農戶增收、農村變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效果逐步顯現。
帶動就業 農民享“四金”
6月21日上午,記者見到高熱花時,她正在南昌菜園摘西紅柿。南昌菜園由江西省斐然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建,屬安義縣智慧農業項目,規劃面積10000畝,已建成3000畝,年產綠色有機果蔬3000噸,其土地均是流轉而來。
南昌菜園分菜園、果園、休閑區、餐廳等區域,園內樹木成行,花草成片。
長均鄉鄉長周海燕介紹,南昌菜園建設帶動了新農村建設,沿途村莊面貌一新。此外,該項目給周邊簽有土地流轉協議的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通過將土地流轉,農民每年可得租金380元/畝,且租金每五年遞增7%、8%、9%。”
周海燕說,大批青壯年外出就業,老人和留守婦女可優先入園就業。此外,一些大戶通過土地入股,可參加年底分紅。目前,菜園已帶動220多戶村民就業,許多村民成為有租金、股金、薪金、獎金的“四金型”農民,年人均增收7200余元。
談到增收,69歲的南昌菜園保安楊演感觸頗深。楊演家中有約10畝水田,原來年收入僅約1萬元。土地流轉后,2300元/月的保安工資加各類補貼,楊演年收入超過3萬元。“以前除種田,還得跟孩子去廣東、浙江打工,日子過得辛苦。”在楊演看來,現在每天花不到10分鐘騎電動車上班,算是在家門口掙錢,生活過得很踏實。
抵押貸款 備足“糧草”
數據顯示,作為農業鄉鎮,長均鄉有水田約25963畝、山林面積36000畝。目前,該鄉共流轉水田14572畝,其中,在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簽了合同的有30宗,面積達10150余畝,涉及農戶1921戶。得益于土地流轉,長均鄉已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18個,發展家庭農場10家,培育50畝以上種糧大戶107戶。
考慮到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后,可能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壓力大等難題。為此,安義縣在啟動土地流轉后,及時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即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合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征信擔保、農業保險等市場化元素,整合行政資源、財政資源、企業資源,將信貸政策落地變成信貸產品。
在抵押貸款的幫助下,從2014年到現在,長均鄉京莊村種糧大戶熊北林已購置多種設備,價值30多萬元。今年,他承包土地面積達812畝,他還打算貸款買植保無人機。
熊北林告訴記者,近幾年,他在安義縣郵政銀行辦理的抵押貸款數額逐年增加,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30萬元、35萬元、48萬元。“今年申請的38萬元抵押貸款已放款,我要買的植保無人機基本有著落了。”
熊北林說,如今他的年收入已超過20萬元。“以前在外打工,每年只掙幾萬元。”熊北林說,近年,兄弟邀他外出打工,他總一口拒絕。今年,他還把在外務工的大哥喊回來承包土地種田。
長期連片流轉 增加信心
周海燕表示,過去,囿于流轉周期短,承包人不敢大手筆投入。延長流轉合同年限可減少不穩定因素,企業會增強發展壯大的信心。
目前,長均鄉土地流轉期最長的為南昌菜園,最新合同明確承包結束期為2027年12月底。此外,其他種糧大戶協議涉及的流轉期一般也為3年至5年。此外,因零星化、碎片化土地流轉,制約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在探索土地流轉由短期轉為長期外,長均鄉開始實行零星流轉向連片流轉轉變。
周海燕介紹,自南昌菜園落戶以來,企業陸續成片承租觀察村、白沙村土地2000多畝,用于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特別是這兩年,南昌菜園投入5億元用于推動農業、休閑旅游業、健康養老產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南昌菜園已納入南昌綠谷戰略。依托于此,長均鄉將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安義縣“一谷四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