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0月26日開幕的2016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一屆光明食品節上,光明集團與荷蘭合作銀行聯合發布發布了《2017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報告》。
這份報告發揮了前者在全球食品農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后者在中國市場的深入實踐,將國際視野與中國經驗緊密結合,對于中國食品行業新的變化要素進行了深入研究。雙方分析了全球及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并對人民幣匯率做出預期;討論了食品行業中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和如電子商務等新業務模式對食品企業的影響;分析了中國食品行業整合發展階段的現狀與特點、從業企業商業
在10月26日開幕的2016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一屆光明食品節上,光明集團與荷蘭合作銀行聯合發布發布了《2017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報告》。
這份報告發揮了前者在全球食品農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后者在中國市場的深入實踐,將國際視野與中國經驗緊密結合,對于中國食品行業新的變化要素進行了深入研究。雙方分析了全球及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并對人民幣匯率做出預期;討論了食品行業中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和如電子商務等新業務模式對食品企業的影響;分析了中國食品行業整合發展階段的現狀與特點、從業企業商業模式的變化;并預測了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前景、技術和產品的變革與創新。
趨勢一、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且伴隨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將給中國食品產業的戰略布局提出更高要求。
展望2017年,全球范圍內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前景仍不確定。美國、歐洲經濟增長緩慢,政治風險不斷凸顯。中國經濟雖然增長平穩,但同樣面臨債務風險,同時,還可能受到來自美國、歐洲經濟和政治的負面影響。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了國內消費對于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性,而人民幣匯率仍面臨波動,在農產品進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內外融資以及海外并購等諸多方面,將對中國食品及農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需要企業從戰略上去把控風險,捕捉機會,積極應對。
趨勢二、經濟社會轉型期中,傳統食品農業行業及其銷售業態面臨巨大挑戰,競爭加劇。
2016年上半年,有將近一半的包裝食品公司面臨著營業收入或凈利潤的下滑。零售渠道方面,全國50家主要零售商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1%,而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在10.7%左右。
對消費者來說,經濟增長放緩、房價飆升等因素增加了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包括在工作、教育、健康和生活上的焦慮,而消費也變得日益謹慎,并盡量減少日常不必要的開支。隨著人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生活開支的比重從日常所需的食物或日用必需品逐漸轉向體驗式的或者著重生活品質提高的非快消類產品或服務上。由此而快速成長的品類包括寵物食品,高端酸奶,娛樂,旅游,教育,健身及保健,空氣凈化以及水處理等。這背后恰好折射了不斷成熟的消費者和他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因此,對國內食品農業行業及其銷售業態來說,傳統市場的增長空間受到限制,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趨勢三、社會發展持續推動消費需求由多轉優,80后消費習慣、老齡化、二胎效應將引領未來食品消費市場的增長。
1)80后消費能力逐漸提升,消費理智、注重品質
2)老齡化趨勢明顯,保健品、健康食品受青睞
3)二胎政策放開,嬰幼兒配方奶粉需求有望增長
中國政府于2015年提出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預計將在一定程度上溫和提升未來五年的新生嬰兒出生數,對于整體食品消費增長的推動效應,則將逐步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得以體現。在短期而言,直接與嬰童相關的用品,尤其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將會得到明顯的提振。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量將從原先估計的7-8%的年均復合成長率上升至年均9-10%之間。
趨勢四、日常主副食品消費增長趨緩,品類結構顯著升級。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乳制品、糧油制品、肉類等日常主副食品行業板塊消費增長普遍趨緩。消費者在日常飲食消費中愈發注重安全、健康等品質,趨向更高端的產品。消費需求和銷售模式的變化給從業公司帶來沖擊,但是也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1)乳制品行業低速增長,黃油、乳酪等乳制品消費仍有顯著上升空間
中國乳制品行業在經歷了九十年代后期直至2008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由于部分品類的消費趨于成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逐步進入了一個低速增長區間。
未來的乳制品消費的增長驅動力,將來自于中國國內新興城市、農村地區消費量的增加,同時也將來自國內發達地區的消費者對于新品類或附加值更高的品類需求的拉動。對于乳制品生產企業的而言,這意味著其將如何實施品類的更新和拓展,去捕捉不同地區消費者對于量的增長和價值的增長的需求帶來的商機。
2)糧油制品整體消費增長趨緩,小包裝大米取代散裝產品,油品結構日益豐富
3)肉類消費增長趨緩,牛肉消費有很大增長空間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肉類消費量增長速度整體下降。預計未來肉類消費量增長將進一步趨緩,2015-2025肉類合計年復合增長率將在1%左右。隨著大眾消費觀念的進步,肉類的消費將逐步由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轉化,食品安全、營養平衡、種類豐富等問題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趨勢五、市場對包裝食品飲料的健康、安全、美味等品質提出更高要求。
1)健康意識和食品安全問題
“健康”不再是一個停留在營銷層面的概念,而是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尤其體現在一線城市。其根本原因在于由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導致的各種疾病的爆發或者潛在風險。
2)品質價值與營養生態
3)越來越難滿足的口味需求與新鮮感
當消費者周圍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時,他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包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來說,一方面,需要不斷有新的產品推出,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引發嘗試意愿;另一方面,新產品每次都要能讓人耳目一新,持續吸引消費者購買,并增加品牌的整體喜好度和黏性。
趨勢六:消費者更加注重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西式飲食、進口食品被廣泛接受。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被認為是高品質生活方式的代表,隨著各類西式休閑餐飲的蓬勃發展,西方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接受。比如,咖啡生產消費的快速增長、色拉的流行、橄欖油的興起、黃油奶酪的使用,以及各種西式糕點的進入和日常生活化等等。
趨勢七:商業模式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以適應新的市場機遇與挑戰。
面對傳統市場增長放緩、競爭日益加劇的不利局面,國內食品農業公司正在積極采取橫向整合、跨界合作、資產輕量、拓展渠道等一系列應對措施。
1)通過同業間兼并,做大市場份額
2)進入新的細分領域或者跨界合作
3)采取輕資產化的運作模式
4)渠道的拓展和整合
趨勢八:食品行業產業鏈一體化進入規模化整合、均衡性發展的新階段。
如今,食品產業從業機構都面臨更大市場壓力。首先,隨著大眾消費意識的提升,食品產業各環節被要求以更少的資源完成更多、更好的生產。這給公司在迎合消費者需求、提升效率等方面帶來更多的挑戰。其次,市場上農產品價格整體上漲,波動性加大,產業鏈下游各環節要設法應對更大的成本和風險。增強產業鏈各環節間的合作可以為整個產業鏈提供更加平穩的增長環境,有效地緩解面對的壓力。食品行業產業鏈整合成為了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