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對于更好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需要提高認識,采取切實行動,把藍圖變成現實。
《規劃》把到2020年確保谷物綜合生產能力5.5億噸作為約束性指標,把主要是口糧的小麥稻谷自給率達到100%作為約束性指標。據估計,目前我國用作飼料的谷物需要量大約3億噸,用作口糧的小麥稻谷(包含于谷物)需要量大約2億噸,二者合計大約5億噸。用于保障糧食安全的谷物需要量具有相對穩定性。比較谷物生產能力和谷物消費需要,如果《規劃》全面實施,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是完全
《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對于更好地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需要提高認識,采取切實行動,把藍圖變成現實。
《規劃》把到2020年確保谷物綜合生產能力5.5億噸作為約束性指標,把主要是口糧的小麥稻谷自給率達到100%作為約束性指標。據估計,目前我國用作飼料的谷物需要量大約3億噸,用作口糧的小麥稻谷(包含于谷物)需要量大約2億噸,二者合計大約5億噸。用于保障糧食安全的谷物需要量具有相對穩定性。比較谷物生產能力和谷物消費需要,如果《規劃》全面實施,谷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是完全可以有保障的。
《規劃》還提出了耕地保有量、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和農膜利用率等與糧食生產直接相關的約束性指標。《規劃》提出的8個“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約束性指標,其中有6個直接與糧食生產能力及其生產資源保護和要素配置方式有關。可見,《規劃》使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規劃》把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最重要的約束性目標,無疑需要實施配套政策措施。
區域化布局和專業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征。《規劃》提出了優先把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稻谷小麥田劃定為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大建設力度,實行重點保護。實踐證明,我國通過多年的糧食主產區、核心區建設,這些區域對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疑是國家最重要的功能區。
耕地資源數量和質量并重保護,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數量的耕地轉為建設用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確保良田和經長期投資建設的農田,不能隨意變更為建設用地,這對于守住耕地紅線更為關鍵。《規劃》提出了在全國全面完成劃定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并將其落實到農戶、落實到田間地頭,不搞動態調整,這既從根本上保住了糧食生產能力,又確保對農田基本建設的投資不被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