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養殖大戶帶,農民富得快“快看這些甲魚,一公斤的價格能達到400多元。” 浙江平陽縣昆陽鎮石塘社區占下村村民林修喜正在為池塘換水,他高興地說,“現在,最大的甲魚能長到三四公斤,算下來,每畝純利潤超萬
養殖大戶帶,農民富得快“快看這些甲魚,一公斤的價格能達到400多元。” 浙江平陽縣昆陽鎮石塘社區占下村村民林修喜正在為池塘換水,他高興地說,“現在,最大的甲魚能長到三四公斤,算下來,每畝純利潤超萬元。”
林修喜是喜特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目前合作社的養殖規模已擴大到了近百畝。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準備再擴建幾個池塘,蓋一個甲魚飼料場,實現自產自銷。”
作為養殖大戶,林修喜帶領村民一塊奔向致富路。合作社推行“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吸引周邊農民參與到甲魚養殖中。
“規模大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就顯得很重要。”林修喜說,合作社聘請專家定期指導生態甲魚養殖技術,并統一為養殖戶提供甲魚種苗和銷售技術信息服務,幫助村民解決了技術和銷售難題。
“免費提供種苗和統一的技術指導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 占下村村民周桂蘭說,“我家有3個露天甲魚池,面積1000多平方米,養了約2萬只甲魚。有了專家的指導,養殖方法更科學,一年的收入可以增加10多萬元。”
拉長產業鏈條,擴寬增收渠道“目前,合作社不斷整合飼料生產、孵育、養殖、技術、銷售等環節,打造甲魚養殖的全產業鏈條。”林修喜說,產業鏈條的拉長,分化出更多的創業機會、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現在占下村周圍有100多戶村民從事種甲魚、種蛋、種苗和商品甲魚生產經營。
“抱團發展,打造全產業鏈,這是我們摸索的特色農業發展之道。”昆陽鎮黨委書記盧成杭說,更重要的是,探索出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的增值收益的新模式。
引導甲魚養殖向區域集中,形成規模效益,需要落實幫扶政策。平陽縣供電公司走訪養殖戶,根據養殖場的用電需求,提供“一對一”掛鉤的個性化服務,助推特色農業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已形成了300畝的養殖面積、30萬公斤的年產量、10萬只鱉苗,200余名從業人員的甲魚養殖規模,年產值超5億元。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的行業資訊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聚土網」或「jutucom」,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聚土網每日優質精華內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