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系主任馬瑞燕到現在還記得她幾年前教過的一個學生。“他跟著我科研訓練很刻苦,我們農業科研的訓練項目一做就是兩三年,他堅持到野外去觀察、記錄;不僅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
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系主任馬瑞燕到現在還記得她幾年前教過的一個學生。“他跟著我科研訓練很刻苦,我們農業科研的訓練項目一做就是兩三年,他堅持到野外去觀察、記錄;不僅僅是勤奮吃苦,更難得的是他很有科學悟性,發現了好多前人,包括老師和其他研究生都找不到的規律。”馬瑞燕說。
3月6日,馬瑞燕坐在窗邊的椅子上,風吹進來撩著她的短發。這位早已習慣風吹日曬在地里做研究的農業院校教師,卻始終都不能習慣一個個優秀人才的流失。
“這個孩子的名字你就別寫了,這對他不好。”馬瑞燕說,“他自己也非常喜歡農業科研,本來我希望他跟著我讀研究生,繼續完成他對兩三年來科學問題的深入探索,但他家庭條件不好,父親身體不好,還有個妹妹在上學。
農村孩子,剛20歲思想就考慮很多了,他要考慮家庭,讀研收費還要花一筆錢,應該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了。所以最后就放棄了,我覺得非常可惜,農業科研不是誰都能做得了的,這么好一個科研苗子。”
馬瑞燕所說的并不是個例。“地方農林院校學生70%來自農村,更有30%是來自貧困家庭。相當多的孩子是周圍幾個村‘拔’出來的尖子,農村基礎教育和城市沒法比,能考上的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幾率相當于很多學校的‘清華北大生’,但他們也更容易因為經濟原因放棄讀研、繼續深造。”
想讀的讀不成,而另一方面,搞農業又招不來研究生。馬瑞燕在2014年就隨機調查了11個省市區所屬的地方農業院校,發現有7個省份的農業院校研究生名額都沒有招滿。2015年她又在14個省市區做了同樣的調查,發現還是有3個沒招滿,就是在完成招生名額的院校中,又有10個存在嚴重的專業不平衡問題,其中涉農專業嚴重短缺。她說:“一些具有百年歷史的學科或曾經是國際前沿的科學家工作室因人才缺乏而瀕臨關停、消失。想起來就痛心!”
“我在幾年前就提過高等農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免費的建議,得到的回復是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免費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馬瑞燕說,“高等農林研究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它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這三大現在最重要的關鍵詞的一個交點;如果是貧困學生,再加上
扶貧,是四大關鍵詞的交點。對他們實行精準扶貧,是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好事。”
“受教育程度高,其勞動生產率是不一樣的,對國家、家庭的貢獻也是非常顯著的。我們身邊常腦體倒掛,但你看這張報紙上寫的。”馬瑞燕邊說邊從一摞報紙中抽出一張,指著一處她劃過紅線的地方一字一字念出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受教育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學43%,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為0.562。”在“0.562”這個數字上還專門圈起來,打了勾。“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對于喜歡又適合的寒門學子來說,無論從個人層面還是從國家層面,對研究生教育的精準扶貧是最有效率的。”馬瑞燕說。
“所以我帶來了《關于扶持地方高等農林院校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建議》,第一是希望修正地方院校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第二是優先支持涉農專業,督導實施。第三是把握
農業地域特性,放寬限制。第四是聚焦涉農專業,實施教育精準扶貧。”馬瑞燕說。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的行業資訊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聚土網」或「jutucom」,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聚土網每日優質精華內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