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在京接受成都商報記者的專訪時表示,今年,四川將全面試點推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每個地市州至少要有一個縣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一些村進行試點改革,試點村所有的集體資產要清產核資,確定享受集體資產的成員資格,進行股份量化,讓集體資產’死錢’變’活錢’”。
這意味著,在這些村,農村集體資產將不再是一筆糊涂賬,農民可以持股分紅。
關鍵就是農民對現在的農村資產、資金、資源有了明明白白的一個賬,并從中收益,增加收入。
這就像國有企業改革一樣,通過股份改造量化,國家占股多少,自己占多少,都十分清楚。
農村集體資產改革
股份量化 國家、自己都有份
成都商報: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進行改革?
任永昌:通常來說,農村所有的資產,閑置的和正在使用的都是集體資產。這些資產分為公益性的資產、經營性的資產,公益性的資產包括學校、醫院等,經營性的資產就是集體土地、建設用地等,還有水庫、堰塘、提灌站等等是經營性資產。這些不進行徹底的改革,要大幅增加農民的收入就很困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這一改革主要是三部曲:第一就是把過去所有的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第二是確定享受集體資產的成員資格;第三是進行股份量化。最終,是把它激活,由資產經營合作社或者資產經營公司把所有資產運用起來。其中的關鍵就是農民對現在的農村資產、資金、資源有了明明白白的一個賬,并從中收益,增加收入。
成都商報:今年,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會有哪些進展?
任永昌:2014年底,四川省選了包括成都的溫江區在內的10個縣,在有條件的村進行了試點,另外還有49個縣也自發選擇了一些村或社區進行試點。試點效果非常好,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今年要擴大試點面,每個地市州至少要有一個縣進行試點。
成都商報:對于農民而言,這項改革有什么重大意義?
任永昌:任何一個村都有集體經濟,有些在賬面上沒有現金和存款,但實際上賬上是有的,只是很多老百姓并不清楚,包括建設用地、房屋的產權、學校、醫院等等這些都是集體資產。以前的農村財務公攤,是糊涂賬。只有這三部曲完成了,才能讓農村的集體財產清晰,老百姓清楚,才能徹底改革。
這就像國有企業改革一樣,通過股份改造量化,國家占股多少,自己占多少,都十分清楚。各級政府對農村的各種投入,包括修一條路、一個水庫、高標準農田等等政府的投入,都應該量化給農民。我個人理解,這一改革的意義不亞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
農民增收
各項補貼要不斷地增加
成都商報:“十三五”期間,四川的農民收入的增長目標是多少?
任永昌:目前,四川省的農業“十三五”規劃正在制定中,我們覺得農民收入在“十二五”的基礎上翻倍還不太現實,但是比例也要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增長幅度不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成都商報:如何實現農民增收目標?
任永昌: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實現:第一是抓產業發展;第二是深化農村改革,就是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第三是政府的各項補貼要不斷地增加,目前,農業廳、財政廳相應的補貼,去年是90億元,人均一年是120元左右,量很大的。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