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的法律規定有哪些?農村宅基地是什么意思?農村宅基地對于我們來說是否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我們能否對自己的宅基地進行轉讓或買賣?當你知道了農村宅基地的法律規定以后,這些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什么是農村宅基地?
宅基地是指曾建筑過房屋,已建有房屋或將要用于建筑房屋的土地。而農村宅基地則是農村村民基于建造住宅而使用的集體所有的土地。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按照法律規定歸集體所有,農村村民對宅基地依法只享有使用權。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也是農村村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
法律對宅基地有哪些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物權法》第154、155條規定,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對于農村宅基地的法律常識,農戶最好應當都熟悉一下,當遇到一些不可遇的事情的時候,才好用相應的法律常識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