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義務植樹讓我們的城鄉更美麗,
聚土網讓你輕松做林主。
? ? ? ??陽春3月,大地復蘇,葉芽吐綠,花蕾打開,正是植樹的好時節。全國除高寒地區外,大多數的地區都應該動手或準備動手植樹造林了。
?
? ? ? ? 按照規定,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年滿11歲的中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5株,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從1982年以來,全民義務植樹成就很大,但是各地區各單位很不平衡。隨著造林綠化的任務與要求的變化,筆者就搞好義務植樹提出幾點建議。
?
? ? ? ? 其一,領導與組織是抓好義務植樹的關鍵。廣大群眾都知道植樹節到了,但不知道怎么參加?去哪里植?沒有樹苗也沒有鎬和鍬。多年來,凡是學校或單位有領導重視這些工作的,則會組織學生或職工去當地林業部門指定的地方去栽一天的樹或撫育一片林子。如果沒人負責這項工作,尤其是一些機關、公司強調工作忙、離不開,實際上是不重視、沒有這種責任心,對此事則不了了之。筆者過去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宣傳活動,于植樹節前一個星期日在喧鬧的街道旁掛上橫幅、擺上桌子、放上一摞摞的宣傳單,并回答群眾提出的各式各樣有關栽樹的技術、一棵樹的生態價值、森林與環境的關系等問題。但是近些年來這樣的宣傳活動少了。城市居民埋怨霧霾卻忘了自己的責任,風沙大卻不能想著動員大家栽樹成林,為防風固沙貢獻一份力量。今年的植樹節到了,我已多次聽到學生問及“植樹節怎么沒人管?”“我們到哪去栽樹呀?”我們的機關、學校、居委會、村委會,只要有領導牽頭做好一個義務植樹的計劃、準備好工具并提前與當地林業部門落實好栽樹地點,我們的億萬青少年、中年人拿起鎬鍬栽一天樹是很容易的事,對全國綠化來說確實是很大的貢獻。
?
? ? ? ? 不言而喻,要搞好義務植樹工作,關鍵是各單位要有負責的領導來抓此事,領導要有熱情做好組織工作。義務植樹,不僅指栽樹,也可以參加林木綠化養護管理,包括護林防火、對林木綠地澆水、松土、培土、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相關勞動,每投入一個工作日,則可折算3株植樹任務。要是承擔管護的任務,則比栽樹復雜一些。要有領導聯系好地點,要解決工具問題,尤其要辦一次技術培訓班,讓參加這些義務勞動的單位與個人有更明確的目的,勞動有更好的成效。
?
? ? ? ? 其二,要在適當的地方進行義務植樹活動。新中國建立時,大地到處是荒山禿嶺,全國森林覆蓋率僅8%。各地政府十分重視森林恢復工作,千軍萬馬上山造林、飛機播種、封山育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到2013年全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63%。大面積的宜林荒山基本消滅,很多縣市已無山地造林任務。而那些待造林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之處,或是難啃的“硬骨頭”,即石多土薄之處,這有待搞好規劃,能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的就不必去栽樹了。大面積的石漠化、沙化地區,國家有生態修復規劃,要開展工程造林,由專業隊去栽樹種草,按計劃完成任務。大量的
退耕還林地,則有農戶承擔種樹種草的工作。現在最缺乏的是如何讓森林來貼近我們的生活、改善我們的宜居場所,讓全國的大小城市與村鎮都綠起來。
?
? ? ? ? 國家在2004年提出森林城市建設——“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生活景象將不只是人們理想中的居住環境,在現實生活中也將逐步達到。到2014年,我國有75個城市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說明只要領導重視,全民動員是可以做到的。筆者參加過一些城市森林建設規劃與北京市的幾個“美麗鄉村規劃”的咨詢,感到我國的造林綠化工作正在向城鎮、
村莊推進,通過努力,藍天、綠水、新鮮空氣構筑的美好生活環境指日可待。但是,筆者也感到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十分艱巨,特別需要廣大群眾行動起來,只有按全民義務植樹的要求去做才能實現目的。全國能出勞力的人數按7億計算,每人每年栽5棵樹,就有35億棵樹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這個空間是城里城外、村里村外,首先是“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搞好“四旁”綠化已是當前所需,也是義務植樹所能及的地方。試想,如果我們的城市公路街道兩旁沒有樹,街心沒有綠化帶,村里村外沒有樹,河旁渠旁也沒有樹,夏天暴曬沒有陰涼之處,城市熱島效應十分突出,風沙滿天飛,我們的生活怎能談上愉悅?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義務植樹人人有責,而且就從身旁開始做。邁步出門,騎車出村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栽樹或管護樹。
?
? ? ? ? 其三,要清楚義務植樹應該怎么做與不該怎么做。按照美麗鄉村、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栽樹也不可亂栽,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
? ? ? ? 一是按照地點、水土與小氣候的不同,對樹木利用價值的不同,應采用適當的樹種與采用不同的栽植方式。公路旁的行道樹是為了防風沙、雪堆的,不宜只在緊貼路旁栽一行樹,這樣容易使車上的人視覺疲勞。而且由于大風,樹倒枝折更會出大危險。因此,在路旁邊排水溝以外建設林地,林帶邊還應栽些有大花的灌木。喬木樹種應該是長壽的、長得高大的,并且應該由常綠針葉樹與落葉闊葉樹混交形成寬15米以上生態與觀賞效果俱佳的林帶;河岸林要起到護岸與防污的作用,因此要栽喜水濕的大喬木,如柳樹、楓楊等。要有3行以上的林帶,帶寬不小于15米,近水邊坡一定要栽灌木,這樣既可保護河岸,又可使污水經過林帶灌叢過濾后才排入河中。村旁應建護村林——這在北方十分重要。而且圍村林的寬度應在30米以上,樹種應該是高大的、長壽的、病蟲害少的常綠針葉樹與闊葉樹。村邊林旁栽些開花的灌木,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觀。居民區內與庭院內應栽些有漂亮花果的喬木與灌木,還可栽些結漿果的大喬木,可以吸引更多的鳥類來啄食。這不僅可聞鳥鳴啼聲,又可防蟲害。
?
? ? ? ? 二是應重視微綠地建設,即搞好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綠化與城市內廣布的小碎塊地的綠化。大城市寸土寸金,要建城內公園、街心花園是很困難的,狹窄的街道與巷子也難以栽樹,為彌補綠化的不足,應在街頭巷尾的小碎塊地栽幾棵樹或幾叢灌木,應該開展墻面、屋頂綠化,墻邊栽植多種藤本植物,讓它爬滿墻面,屋頂可栽更多的吸收各種有毒氣體與顆粒物的灌木與花卉;陽臺應多擺盆花植物,使城市更清新、更美麗。家里多養幾盆花卉也可折算三五棵樹,北京、上海這些特大城市像瑞士的一些城市一樣,陽臺花卉引人入目的話,城市面貌將大不一樣。
?
? ? ? ? 三是切忌大樹進城,物種入侵占用大面積良田。筆者多次見到一些城市為了更快地建成森林城市、生態城市,不惜花巨資從山上挖來大樹,“重用”這些外來的樹種。為了迅速達標,在城市外圍與水源好的地域進行大面積農田造林,有的竟在公路邊的大片良田上造林,這些短視做法會帶來不良后果應該堅決杜絕。
? ? ? ?如果你擁有一大片林子,沒有時間打理,你可以將
林地轉讓?創造二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