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浙江省林業工作會議上,國家林業局為浙江“全國深化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授牌。肯定了浙江林業在國有林場、林權流轉、采伐管理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浙江林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之路也得到了認可。
一、國有林場改革堅持生態優先
浙江省國有林場經營面積384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74萬畝,占全省林業用地面積的3.78%,森林面積354萬畝,森林覆蓋率92.2%。2013年8月,經國家批復,浙江列入全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省。
浙江省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保護總站站長蔣仲龍介紹:“省政府對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進行重點部署,全方位推進改革,堅持以最大限度保障林場職工權益為原則。通過改革,林場職工工資和社會保險均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管理,做到應保盡保,職工收入基本跟上當地同類事業單位同等待遇,工資水平較改革前大幅度提高。像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職工年均工資從改革前的2.1萬元提高到目前的7.6萬元,武義縣林場職工年均工資從改革前的0.8萬元提高到目前的8萬元。”
2015年,浙江省完成了杭州、溫州、紹興、金華、衢州、臺州、麗水等7個市和所轄有關縣(市、區)的89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并通過國家驗收;寧波等4個非試點市的19個國有林場改革工作也已經完成,通過省級驗收。
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楊幼平說:“如今,國有林場的生態功能將擺在首位,國有林場改革是保護生態的重要途徑。國有林場是浙江省森林資源最豐富、森林景觀最優美、生態功能最完善、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是森林經營示范樣板。守護好這片綠樹青山,何愁沒有‘金山銀山’!”
二、林地經營權流轉讓多方得利
浙江省各地都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了土地流轉等相關工作,林地經營流轉將林地承包區和經營權分離,賦予流轉證林權抵押、林木采伐、享受財政補貼及其他行政審批事項的權益證明功能,這為林農與經營主體進行規范有序流轉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激發了工商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分散的林地集中流轉,實現林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境內林地面積207萬畝,森林覆蓋率71.1%,植被覆蓋率75%,是浙江省重點林區縣之一。近年來,安吉縣立足縣情、林情,積極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制定了《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縣林地流轉經營權登記發證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為規范林權有序流轉提供了制度保障。安吉加強了流轉服務,成立了縣林權管理中心,建立了15個林權管理服務站,累計辦理山林流轉面積52萬畝,林農純收入得到了提高。
遠在浙南的龍泉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區縣(市)和第二大竹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龍泉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發放試點。這項制度施行1年多來,已發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214本,面積4萬畝,累計流轉證抵押貸款173筆5557萬元,余額165筆4551萬元,極大地調動了工商企業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流轉林地102萬畝,流轉率25%,占全省的7%,發展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373家,參與農戶達2萬余戶,占全市農戶的36%。林農在獲得流轉收益的同時,還可以在流入方處打工就業獲得勞務收入,也可以外出就業或創業。據統計,全市辦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的林農(流出方)比沒有辦理的收益高出20%左右。
三、采伐審批制度改革陽光操作
浙江省陸域面積1018.00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659.77萬公頃,占64.81%。森林面積604.99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91.70%,森林覆蓋率59.43%。活立木總蓄積31384.86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28114.67萬立方米,占89.58%。2015年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積59.5萬畝,是計劃任務49.69萬畝的119.7%,其中完成平原綠化22.72萬畝,是年度計劃18.29萬畝的124.2%;完成森林通道建設3590.3公里、4.1萬畝,完成通道沿線林相改造25.2萬畝,讓平原水鄉綠意叢生,詩畫江南更富魅力。
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表示,國家林業局授予浙江省“全國深化林業綜合改革實驗區”,這塊牌子份量很重、含金量很高,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浙江省林業人一定要當好探路者、先行者和領跑者,自覺擔當起現代林業發展標桿省份的責任,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摘錄國家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