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高級形態,需要投入技術性研究工作,并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制定不同的調整計劃,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循環為依據,發展“從農莊到餐桌”的高效生產鏈。醴陵農村商業銀行近年來逐步加大了對家庭農場的金融扶持力度,截至2015年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356045萬元,比2015年年初增加32207萬元;農戶貸款余額256132萬元,比2015年年初增加6763萬元。該行在做精“三農”金融服務中對家庭農場支扶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進行了一些有益思考。
金融支持的路徑探索
近年來,醴陵農村商業銀行努力探索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辦法,積極利用各種渠道為家庭農場發展拓寬資金渠道,以土地經營權和家庭農場資產為抵押提供低息貸款416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地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
(一)推動優質稻產業發展。醴陵市有優質稻品種31個,種植面積64萬畝,以湖南神農米業、醴陵市糧油購銷總公司、中儲糧醴陵購銷公司等稻米加工企業為龍頭,建立企業+基地+大戶+農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水稻產業化經營體系,形成規模種植500畝以上的農業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200畝左右的家庭農場36家。充分利用優質稻資產業成片優勢,以龍頭企業為擔保,發放貸款22筆,累計放貸貸款600多萬元,支持家庭農場8家。推進優質稻產業化開發,全市形成以仙霞、板杉、新陽、神福港、栗山壩、均楚、石亭、沈潭、清水江、大障、泗汾、嘉樹、東富等13個鄉鎮為重點的高檔優質稻種植帶,優質稻播種面積64萬畝以上,總產32萬噸。
(二)發展特色蔬菜產業園。全市蔬菜播種面積20.5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6.8萬畝),產量49萬噸,產值7.0億元。其中商品蔬菜播種面積9.5萬畝,產值4.5億元。浦口鎮茅坪、李洲村,白兔潭鎮湖下村、神福港鎮下三洲村是2014年蔬菜基地提質增效項目建設地點,總計面積800畝。雖然這些產業未納入國家補貼范圍內,但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準家庭農場”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通過積極與當地政府磋商,在投放資金時,爭取獲得政府擔保。根據農作物生長經營周期、市場行情等因素累計發放農戶小額貸款300多萬元,撐起了蔬菜產業園的一片藍天。
(三)打造時鮮水果產業園。為地區經濟作物發展注入新活力,積極主動進行信貸營銷貸款290多萬元,為全市四個產業示范帶建設鋪路:一是東鄉片早熟甜瓜產業區,以南橋鎮為中心,輻射至富里鎮、白兔潭鎮,延伸至浦口鎮、王仙鎮,發展面積1萬畝,年產值1億元;二是城郊時鮮水果產業區,以4個街道辦事處為中心,輻射至106國道附近鄉鎮,創建獨具特色的鮮食葡萄、鮮食草莓等時鮮水果產業園,發展面積2000畝,年產值5000萬元;三是南鄉片大棚西瓜產業區,以船灣鎮、泗汾鎮為中心,輻射至大障、清水江、東富、孫家灣等鄉鎮,發展面積4萬畝,年產值4億元;四是西北鄉片小水果、茶葉、藥材產業區,以均楚、石亭、官莊等鄉鎮為中心,發展面積5000畝,年產值3000萬元。
不容忽視的風險問題
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推動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業轉化,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但家庭農場作為一個新興經營主體,在發展中不可避免還存在一些風險問題。
(一)土地流轉占用資金問題。我國農村的土地屬于集體所有,所有權屬于集體,農戶擁有承包權和經營權。由于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是屬于一家一戶的農戶所有,而土地經營權流轉是自愿流轉不能強制流轉,這就注定了要想流轉連片的土地開展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決定權在農戶手中而非在擁有所有權的集體手中。農戶想流轉就流轉,不想流轉給你也沒辦法;流轉期、流轉金也需雙方商定;由于法律意識淡薄,一些農戶甚至不遵守流轉合同,隨便毀約。這樣一來土地流轉的成本比較高,且流轉資金占用時間長。
(二)農業生產效益相對較低的問題。家庭農場從事的是農業方面的產業,比較效益相對較低,前期資金投入較大,投資收益回報周期較長。目前發展家庭農場的大多是多年前就開始從事農業規模生產經營的大戶,他們在土地流轉、農機投入、農資購買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有相應的資金扶持。
(三)生產經營存在較大的風險。農業生產存在著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問題。自然風險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如水災、旱災等惡劣天氣,往往造成農場主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多年的積累可能因一次災害就損失殆盡,銀行作為資金拆借方,也將蒙受損失。
促其發展的思考
家庭農場是“二次創業”的示范性平臺,針對家庭農場面臨的資金困難,需提供個性化、精細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務,把握合適機會,主動與創業群體拓展合作,提高家庭農場融資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促進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
(一)改進評級授信方式。家庭農場一般沒有完善的財務信息可供參考,對其授信可側重生產計劃可行性與預期收入的可靠性進行考量。
(二)在貸款主體、貸款用途、貸款方式、還款計劃、風險管理等方面靈活設計貸款產品。開發出支農系列貸款產品,并積極試行以信用、聯保、收益權質押、訂單質押等多種擔保方式,滿足其融資需求。
(三)積極對接當地政府。了解當地家庭農場項目相關國家支持政策,用好家庭農場專項擔保貸款政策,運用專項資金進行擔保,降低融資風險。
(四)進一步降低信貸支持家庭農場的融資成本。對于家庭農場,在權衡其信貸風險情況、發展前景等因素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地利率定價,對符合國家政策、市場發展前景好,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家庭農場,不壓貸、不抽貸、不斷貸。
家庭農場在我國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其發展模式也不斷在變化,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從向家庭農場頒發工商營業執照本身就能看出,這種經營模式,已經把傳統的農業范疇的工作,向“工”“商”方面拓展,使其具有工商方面的屬性,成為獨立法人以后的家庭農場,經營會更加規范,土地利用率會更高,做精“三農”服務,是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