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
農業部近日發布《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為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潛力,有力支撐和服務農業現代化。隨著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與農業產業全面深度融合,正成為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
《意見》強調:要按照“著眼長遠、突出重點、加快建設、整合共享”要求,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數據整合共享和有序開放,充分發揮大數據的預測功能,深化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應用,為政府部門管理決策和各類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更加完善的數據服務,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初步完成農業數據化改造
我國農業農村數據歷史長、數量大、類型多,隨著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與農業產業全面深度融合,正成為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與此同時,農業農村數據長期存在底數不清、核心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高、共享開放不足、開發利用不夠等問題,亟待解決。
《意見》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應用驅動,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先易后難、逐步推進,上下聯動、社會眾籌”原則,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利用5-10年時間,努力實現農業數據的有序共享開放,初步完成農業數據化改造。
十年實現“三步走”目標
按照《意見》,農業農村大數據將在未來十年實現“三步走”的發展目標。
到2017年年底前,農業部及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共享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基本明確,跨部門、跨區域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
到2018年年底前,實現“金農工程”信息系統與中央政府其他相關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
到2020年年底前,逐步實現農業部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實現農業農村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
《意見》提出了三鏈聯通的目標:到2025年,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聯通,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除此外,《意見》還明確了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五大基礎性工作和十一個重點領域,包括夯實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數據共享開放、發揮各類數據的功能;突出支撐農業生產智能化、實施農業資源環境精準監測等11個重點領域。
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云平臺
《意見》還提出支撐農業生產智能化。運用地面觀測、傳感器、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等,加強農業生產環境、生產設施和動植物本體感知數據的采集、匯聚和關聯分析,完善農業生產進度智能監測體系,加強農情、植保、耕肥、農藥、飼料、疫苗、農機作業等相關數據實時監測與分析,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指揮調度等數據支撐能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種植、畜牧和漁業生產中的應用,形成農業物聯網大數據。
按照《意見》的規劃,十年之后,將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云平臺,建立完整的農業數據監測制度、專業的農業數據分析制度、統一的農業數據發布制度、有效的農業信息服務制度,形成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
為確保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扎實推進、取得實效,《意見》對實施進度作出安排,同時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切實落實責任、推進完善基礎設施、創新投入和發展機制、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健全規章制度,形成覆蓋全面、業務協同、上下互通、眾籌共享的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