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家庭農場 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土地,農場,土地流轉,土地貸款,土地融資,土地新聞
?
? ? ?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小戶分散經營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
適度規模經營成為我國未來
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引導
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
流轉發展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重點培育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從事專業化、集約化
農業生產的
家庭農場,使之成為引領
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這充分肯定了家庭農場制度對改變我國農業小而散的經營格局、增強農業活力的作用,為我國未來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
家庭
農場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實行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和
規?;洜I的新型微觀經濟組織,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織形式。該模式在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得以快速發展,并且演化出了不同的表現形式。
?
目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產業結構深刻調整、農村深刻變革的歷史時期,適應適度
規模經營要求、滿足
農業發展所需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不斷涌現。自2013年
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家庭農場以來,各地不斷探索家庭農場發展模式,涌現了浙江寧波、上海松江、吉林延邊、湖北武漢、安徽郎溪等五大經典模式。截至2012年,我國共有家庭
農場87.7萬個,平均規模200.2畝,平均收入18.47萬元。總體來看,家庭農場的發展能夠從四個方面有效促進農村
土地流轉:
?
有利于規范流轉程序,保護
農民權益。家庭農場與家庭農戶的最大區別在于是否具備一定的資源管理與協調能力。家庭農場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其經營者具有獨立經營的企業法人管理意識。家庭農場主會盡可能地利用法律手段,規范農場
土地流轉程序,避免因
土地糾紛而影響自身發展。家庭農場主的這一舉措也同時保護了農民權益,消除了口頭協議、默認經營等流轉形式的糾紛隱患。
?
有利于提高流轉價格,激活流轉市場。家庭農場是農業生產決策者與生產者的統一體,能夠對多變的、不可控的生產環節及時做出反應,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家庭農場制可以利用親情和道德等力量減少生產監督成本,增加農業生產收益。家庭農場主為獲取長期的經濟利潤,有動力提高流轉價格以穩定
土地來源。同時隨著家庭農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土地也成為各經營者爭奪的重要資源,這將進一步刺激流轉市場,為建立規范的流轉平臺提供市場支持。
?
有利于鞏固雙方信任,加強用途監督。家庭農場所租用的土地都是經營者利用地緣、血緣等關系租賃獲得,具有因鄉土關系而建立的雙方信任。同時由于此種鄉土關系,土地流出方能夠有效監督其所擁有土地的用途。這在政府監測之余,為監督
土地用途添加了又一保障。
?
有利于增加農業投入,發展現代農業。家庭農場擁有較為清晰的產權、穩定的收益以及專用的資產等,相較于傳統農戶能夠更加容易獲取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用以發展現代農業。同時家庭農場由于其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特點,在參與市場競爭時將承擔較高的違約成本,這有利于經營者打破傳統小農機會主義的禁錮,從意識上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
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模式比較符合現階段我國農業、
農村發展的需求,該制度因其特有的優勢,能夠彌補其他類型農業生產模式的不足。但目前我國家庭農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政府及社會各界需要就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
加快土地確權進程。土地權屬清晰是土地流轉的基礎,也是家庭農場發展的基石,但農民對
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權屬的認識不清,嚴重影響了土地流轉模式的發展。土地
確權與“三證”的頒發(
承包土地的使用權、
宅基地的使用權、農民在宅基地上所蓋的房屋的房產權,以及與三權對應的三證),能夠有效明晰產權,加強農民意識,提升農民在
土地市場中的議價權,為我國
農村土地適度流轉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由于農村地區
經濟發展的局限,農村社會保障匱乏,農民因害怕失去土地這一最后保障,不愿將所
承包的土地用以流轉,這嚴重阻礙了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的探索。因此,政府需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機制,鼓勵商業保險發展,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為土地適度流轉提供充足的市場供給。
?
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家庭農場制度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土地適度流轉和農業現代化,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鼓勵家庭農場的發展。
?
家庭農場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以滿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現代化農資投入的需求,但受到尚未完善的
農村金融體系的局限,使得資金不足成為制約我國家庭農場發展的瓶頸。為此,政府需要加快推動土地產權的物權化進程,完善抵押、
擔保、
信貸、土地貸款,土地融資等農村金融機制,以解決家庭農場經營者融資難的問題。
?
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總體水平仍然偏低,建設相對滯后,服務內容與生產所需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落后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已成為我國家庭農場更快、更好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所需的農業科技研發、農產品供銷、農業信貸以及垂直一體化操作等全方位服務,以推動家庭農場專業化生產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