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能住上新房子,村里形象好了,我這個村支書才有面子。村里形象差了,我哪有臉面。”正陽縣新阮店鄉萬馬村黨支部書記馬建喜說,自上任以來,他心里一直攢著一股勁,要為父老鄉親多干些實事。
2013年,他下定決心大干一場,要為全村人打造一個美麗宜居的新家園。經過考察,村“兩委”決定結合實際,本著建設一流新型社區的目標和“30年不落伍”的高要求,按照“統一征地、統一規劃、統一圖紙、統一建設”的模式,建設新型社區。
萬事開頭難,因幾戶群眾的不理解,新家園建設計劃眼看要泡湯,馬建喜急得說不出話來,聲帶長了息肉,做了三次手術,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到了年關,天上飄著鵝毛大雪,馬建喜帶著禮品去給他們拜年,敲不開門,馬建喜就蹲在門口等著,時間久了,他們還是給開了門,馬建喜合理地解決了他們的訴求:“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覺得就得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勁兒。”
村社區建好了,寬闊的道路,嶄新的樓房,比起村民自建樓房,每戶至少節省了8萬元以上,并且杜絕了違法占地和沿路建房等現象。
村里有幾戶貧困戶發展香菇種植,因沒有技術,種一棚死一棚,馬建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偶然的機會,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到村里指導生產,他馬上把工作人員領到種植香菇戶家里,得到專家技術指導后,大家伙兒種香菇有了方向。
后來,他經常帶著幾戶貧困戶去縣農廣校“取經”,還跑到湖北去學習。如今,香菇成了村里的規模產業,現有大棚80多座,群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
如今的萬馬村,一幢幢小洋房排列有序,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門前有花有草,社區裝上了100多盞路燈,新建成的兩個文化廣場成了全村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新村幼兒園,成為村里孩子們的樂園。
生活富裕了,內心也要充實起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馬建喜認為,美麗鄉村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村“兩委”一班人積極倡導和營造“健康、科學、文明”的社區新風尚,切實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起農家書屋、圖書閱覽室,評選“文明衛生戶”“好兒媳”“好婆婆”“好鄰里”,倡樹文明和睦的村風。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村里講文明的人多了,粗魯蠻橫的人少了;勤勞致富的人多了,游手好閑的人少了;家庭和睦的多了,各種矛盾糾紛少了。在正陽縣黨建“五面紅旗”評選中,萬馬村獲得了兩面紅旗。
“群眾滿意,才是對村‘兩委’工作最大的認可。”馬建喜說。河南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