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實現農業農村精細化、精準化管理是農業信息化水平的重大標志,過去一年里,上海突破了業務標準、技術規范、行業應用等方面瓶頸,率全國之先實現了上海市農業生產現狀用地上圖。
上海是農業信息化的領跑者,自2003年開始專注于市級農業GIS系統建設,2013年通過上海農業布局規劃動態管理系統項目形成了全市農用地現狀圖,2018年又啟動了上海農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建設,并初步形成了上海農業GIS空間數據庫,搭建了上海農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這個農業GIS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但是,要形成覆蓋全市的農業生產用地現狀“活地圖”,還需要突破業務標準、技術規范、更新機制、行業應用等方面的瓶頸。
在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指導下,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信息中心通過資源整合先后制定了《上海農業用地分類體系》《上海農業生產現狀用地數據采集技術規程》《上海農業生產現狀用地空間數據采集標準》及《上海市農業生產現狀用地編碼標準》4個標準,在標準引領下,完成了農用地空間數據和管理數據采集,最后形成了一張底圖。同時,完善了上海農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并開展業務應用場景探索,即通過地塊的唯一編碼實現“一張圖”與種植業生產管理系統、綠色認證管理系統、涉農補貼系統、監管系統對接,將跨系統的數據整合在“一張圖”上。
據了解,上海在率先實現農業生產現狀用地上圖后制定了“一圖觀‘三農’、一網管全程、一庫匯所有”的農業信息化目標。為了盡早實現該目標,上海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針對相關數據之間還存在的一些邏輯性問題,對整體數據進行質量校核和數據質量優化;二是采用以應用促更新的模式解決農用地現狀數據更新難問題。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