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都是農業大國,兩國在農業政策方面有什么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不久前,著名農業經濟學家阿肖克·古拉蒂和薩克?!す牌账恼劦竭@個話題。
中印兩國都有逾13億的人口。中國的可耕地只有1.2億公頃,而印度有1.46億公頃。借助于灌溉手段,中國的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66億公頃,印度為1.98億公頃。
2018年,中國的農業總產值為9780億美元,是印度(3940億美元)的2.5倍。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公頃產值5900美元,而印度是19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的貧困發生率低于5%,而印度高達21%。
兩國的主要政策經驗教訓是什么?
首先,中國對農業知識和創新體系(包括農業領域科研和推廣)的投入更多。2018年到2019年,中國投入了78億美元,是印度(14億美元)的5.6倍。
其次是按生產者支持估計值衡量的農業激勵機制。按截至2019年的3年平均值算,中國農民該項估值為總收入的15.3%,而印度農民是-5.7%。
第三個經驗是直接收入補貼。兩位作者寫道:“中國把主要投入品補貼納入單一項目,以公頃為單位向農民直接發放補貼,并在2018年到2019年為此支出了207億美元。”這鼓勵了農民種植任何作物,而不是專注于特定的作物?!巴度肫芬允袌鰞r定價,鼓勵農民合理使用資源”。
反觀印度,花在直接收入補貼方面的錢只有30億美元,卻花了270億美元用于補貼化肥、電力、灌溉、保險和貸款。這造成這些投入品使用效率低下,也引發了環境問題。
總的來說,中國的經驗有三條:增加對農業研發和創新的投入,實施農業市場營銷改革改善對農民的激勵機制,以及把投入品補貼改成按每公頃計算的直接收入支持。菲律賓也可以借鑒這些經驗。(作者羅利·T·戴,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