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傳來好消息,該研究所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實驗站項目組篩選的夏播大豆“中黃30號”測產畝產達304.8公斤,創新疆夏播大豆高產新紀錄。?
據介紹,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實驗站項目組常年奔波在南疆農業生產一線,研究并篩選適合新疆特色的優質農作物品種。該項目組成員嚴勇亮介紹,農民在夏收后一般會選擇復播玉米或大豆,但隨著果樹樹齡增加,會造成間作作物光熱資源不足。玉米是高稈作物,光熱不足會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矮稈作物大豆成為夏播作物的優選對象。?
大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在南疆干旱的環境下種植,減產嚴重。高溫易導致田間紅蜘蛛危害,如不及時防治,大豆也將面臨絕收的風險。因此,此前夏播大豆品種畝產量普遍在80公斤左右。?
為了提高夏播大豆產量,帶動當地農民增收,2009年,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疆綜合實驗站項目組從引進的100多個大豆品種中選出了抗旱和耐紅蜘蛛能力突出的“中黃30號”進行小面積示范。?
2010年,項目組開始嘗試麥后復播,隨后對株行距、播種量、水肥用量等各單項技術進行反復試驗,找出最佳方案。2014年開始在喀什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核心示范區平均畝產200余公斤。此次測產的畝產304.8公斤創造了夏播大豆最高產紀錄。?
目前,“中黃30號”已在和田、喀什地區大面積種植,種植面積由2009年的8萬畝增加到了現在的30萬畝,平均每畝銷售收入800元左右。?
嚴勇亮說:“接下來會加強‘中黃30號’高產技術的培訓,大力推廣土壤封閉防治雜草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同時在如何實現機械化采收方面下功夫,為以后更大面積推廣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