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一直是我國三農工作重點培養的對象。在農業農村部10月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現階段,我國農民合作社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8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共220.7萬家,聯合社共有1萬多家,輻射帶動了全國近一半的農戶。其中,縣級以上示范社18萬家,國家級示范社近8500家。
農民合作社是廣大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堅力量。
2006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此后,我國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產業類型日趨多樣,合作內容不斷豐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但同時也面臨運行不夠規范、扶持政策精準性不強、指導服務體系有待健全等問題。
為此,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于是,2019年9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制定《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
在農業農村部10月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一級巡視員趙鐵橋表示,《意見》印發后,我國按照“清理整頓一批、規范提升一批、發展壯大一批”的思路,開展“空殼社”專項清理活動,持續擴大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范圍,并推介了首批24家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典型案例,組織社會力量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強化政策扶持,加強指導服務,促進了農民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據趙鐵橋介紹,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涵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產品生產,并且正在由種養業向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民間工藝品制作和服務業延伸,其中種養業占70%以上。
同時,趙鐵橋說,農民合作社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合作社為成員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信息等統一服務,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占比達到53%。
“一些地方還開展信用合作、互助保險、土地股份等合作,由單一要素聯合向資金、技術、土地、閑置農房等多要素合作轉變。”趙鐵橋說,實踐證明,農民合作社在服務帶動小農戶、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重要力量。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繼續采取相關措施支持農民合作社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