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零界·新經濟100人2019年CEO峰會」在京舉行,聚土網創始人兼CEO田靖隆受邀參加,并與50余位新經濟領域頂尖CEO和投資人共話行業變化和市場發展新方向。
“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唯一的不可再生資源,農業作為一個既古老又傳統的行業,聚土網的機會點在哪里?”
作為新經濟100人旗下山海成長營(Shan-Hai CAMP)的學員之一,聚土網創始人兼CEO田靖隆講到,中國有18億畝耕地,到目前為止,農村戶籍人口大概6億不到,除了那些流動人口、失去勞動能力的和未成年人,實際上中國農村從事農業的大概還有一兩億人口。
中國農業效率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舉個例子,聚土網安徽一個整縣合作的推進項目當中,在我們去之前,當地的小農戶平均每戶大概5—10畝地,流轉土地的大戶,有幾百畝地,他們過去的生產方式是每一年種兩季,冬天種冬小麥,小麥收獲后種玉米。每到6月初小麥收成后,當地就有小販到地頭把毛糧收走,收走之后賣給鎮上的糧食收購點,糧食收購點再把小麥賣給大的貿易商,貿易商再賣給下游的加工企業,比如五得利、中糧、益海嘉里等企業。
同樣的道理,這些農戶在種植過程中所需要的農資等投入品也要經歷這樣的環節,從廠家到省代到縣代再到鎮上的經銷商,最后到農戶手里,農民一年到頭種地幾乎不賺錢。
田靖隆認為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土地太分散,品種不統一。
聚土網怎么做呢?
田靖隆指出,聚土網就是將分散的農村土地統一,同時整合下游B端的需求,為農民提供兩個東西,一個是訂單服務,一個是投入品集采服務。當把土地連成片統一品種,使農產品從地頭到產地倉到下游的加工企業,就解決了流通環節多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民購買農資貴的問題,最后達到幫農戶多省錢、多賣錢的切實效果。
他表示,實際上美國、加拿大是大農業,他們的農產品從地頭60%以上直接到批發市場或者加工企業,整個歐洲是80%。而中國農業領域的現狀是全國所有的批發市場中都有三到四個中間環節,這也是聚土網做這個事的機會點之一。同時,我們做了一個產地數字化系統,解決產地的投入品比價,種植管理以及兩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