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簡稱“高質量用地政策”,這是落實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相關部署,實施“上海2035”總體規劃,所制訂的用地政策,將指導今后幾年上海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
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規土局局長徐毅松介紹了“高質量用地政策”的相關情況。這次“高質量用地政策”,著力打造與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高質量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著力打造最有吸引力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在政策導向和策略路徑方面,堅持對標卓越全球城市的空間布局,致力于“向存量要空間、以質量促發展”。
徐毅松介紹說,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民營、外資、國資共同發展方面,研究制定了高質量的土地供給、存量盤活和規劃空間政策。
一是五方面的產業用地供應政策,包括“帶產業項目”全要素、標準化出讓的供地模式,彈性出讓年期和先租后讓的用地方式,實行底線管理并與產業績效掛鉤的用地價格,以全生命周期用地績效評價和土地退出為核心的管理機制,以園區平臺、領軍企業為重點的差別化政策。
二是五條存量土地盤活路徑,包括收儲、轉型、提容、節余轉讓、低效退出,進一步創新利益平衡機制,豐富盤活政策路徑,調動各方盤活存量產業用地的積極性,建立低效用地倒逼機制,引導土地資源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大向存量要空間的力度。
三是綜合性的開發強度策略,按照“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分類引導、保障產業需求”的原則,實行開發強度分層分區管控,保持合理開發強度,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對產業用地,按產業需求核定開發強度,同時加強事中的產業建筑方案審核、和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助力提升城市經濟密度,
在保障生態空間,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相協調方面,研究制定了覆蓋全域土地資源的政策措施。
一是統籌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擴大生態空間,到2035年市域生態用地占陸域總面積比例超過60%。保障農業空間,落實2035年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優化城鎮空間,至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
二是落實四條控制線管控。建立全域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市開發邊界和文化保護控制線四條控制線管控體系,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和空間管制,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
三是加大減量化力度。結合“五違四必”生態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力度推進開發邊界外建設用地減量化,在助力生態建設的同時,推動城市空間的優化騰挪。
在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打造最有吸引力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城市更新實施機制,以落實公共要素、補齊公共設施短板為重點,分類引導公共活動中心區、歷史風貌地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區、老舊住區等各類功能區域實施更新。
二是推進舊區和城中村改造,以保護歷史風貌為原則,通過帶保護方案招拍掛、定向掛牌、組合出讓等供地方式支持中心城舊區改造。以強化區域功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為重點,開展城中村改造。
三是高效配置鄉村土地資源。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優化調整村莊用地布局,實施綜合生態修復,提高鄉村空間品質,試點打造“新江南田園”。
四是統籌開發強度政策,堅持“以強度換空間,以空間促品質”,提高開發強度后騰挪出的土地用于增加公共空間、綠化、服務設施等。
徐毅松表示,“高質量用地政策”不止是一個文件,而是一個政策體系,在研究制定的同時,上海還同步制訂了高質量利用產業用地的實施細則、容積率管理實施細則、鄉村振興規劃土地政策、低效用地退出行動方案等20個配套政策文件和行動方案,來支撐“高質量用地政策”落地。
來源:周到上海?
???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可微信搜索“meicunxin”公眾號,之后后臺留言提示加入美村農業交流微信群,尋找合作伙伴,一起用土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