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縣雙江鎮雙林村基本情況
一、基本概況
雙江鎮雙林村位于雙江鎮西面,距雙江鎮場鎮所在地4公里,該村是2002年村級建制調整時,由雙林村、竹山村合并而成,村內有兩條小河過境,地貌屬淺丘,平均海拔350—450米。主要以農業為主,全村幅員面積5.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811.8畝,森林306.8畝,退耕還林面積148.5畝,現有6個社,728戶,2328人,(其中:男1208人 1120人),外出務工:885人(其中:485人女400人),全村黨員57名,(其中:女黨員6名 預備黨員1名),在家黨員33名,外出黨員24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村兩委干部6名,平均年齡45歲以下,村極服務中心于2007年建成,建筑面積182.5平方米,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750元。
建卡貧困戶38戶102人;低保戶62戶96人,其中五保戶:11戶;優撫對象23人:殘軍1人、復員軍人4人、三屬1人、退伍軍人16人、參戰1人.計生獎勵扶助對象17人。尚有31戶125人經濟十分困難;危房戶15戶,面積1230平方米。
《一》、基礎設施現狀
1、交通:雙城路(雙江鎮至城西經過1、2、4和5社)穿境而過,這條長2.6公里的水泥路是本村的主干道。除此之外我村還有2條支路已硬化,總長2公里。分別是3社黃泥溝和2社堰家灣,還有6條土公路,分別鋪上碎石,基本戶戶80公分便道路到家門口,下雨天,部分村民能騎摩托車到家門口,行走方便。
2、水利:村內有2條溪河,總長5500米;水庫1口(楊家溝水庫,占地70畝),河堰2節;2011年國土整治投入資金500萬元,各社每個灣修通水渠,噸水田200畝分別分布到各社,噸水田坎打上水泥面,抗旱力強,7口山坪塘,總面積55畝;,7口山坪塘均修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淤泥沉積,2011年潼南縣水利局投入資金21萬元,擴建7口山坪塘,清淤泥,硬化堰坎路面寬2米,2011年8 月完工。蓄水量約深3米。現尚有6口三坪塘未整治,噸水田還有250畝急需整治,無法蓄水。
4、基本農田:全村現有耕地面積2811.8畝,其中水田1701畝,土1110.8畝,有效灌溉率45%。
5、“三通”情況:全村6個村民小組已全部通電和程控電話,光纖電視網絡基本履蓋全村,但入戶率不高。
6、住房:住房條件大部分住房是磚木結構房,有部分符合宅基地復耕條件的已復耕,有部分由于缺乏維修資金,已成危房。
7、教育:明德小學位于雙林村5社,該校屬鎮管的學校。由于條件有限,部分小學適齡兒童就讀于雙江鎮幾所小學,入學率100%。村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農業生產技能低。
8、衛生:全村有衛生所1所,醫護人員3人,群眾的日常醫療得到基本保障。
《二》、勞動力資源現狀
全村共有勞動力1442個,外出務工1189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795人,季節性外出務工394人,主要務工流向:廣東省、福建省、重慶市、云南省等地區。
《三》、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全村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由于受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村無資源條件和經濟能力開辦村辦企業,有大部分人外出務工, 2011年國土整治噸水田200畝,每社每灣修通水渠,整治7口三坪塘,有部分村民返鄉創業,具體情況如下:
雙林村1社村民陳建,于2011年12月承包本社田50畝,位于村辦公室前面,以養殖魚為主、正處于成長期間。
雙林村2社村民胡洋,于2011年12月承包本社田:20畝,土:36畝辦養殖場(養殖羊、魚),規模龐大,現正處于整改期間。
雙林村3社陳名江、陳明海承包本社毛灣田:36畝,土:30畝發展養殖業(養殖魚、鴨子、羊、雞)規模非常大,于今年4月,土雞出欄1000只,純收入5000元左右,現正擴大養殖場。
雙林村3社陳代坤,于2012年6月在本社發展養殖業,現養大小豬100頭左右,養魚10畝,豆干廠投入資金20萬左右,有工人3個,供應縣鎮各個學校與市場需求。
李茂建(雙江社區人)于2012年2月承包雙林村4社田:50畝,養殖魚,正處于成長階段。
雙林村4社米幌,承包本社土約80畝左右,種植巨桉樹及各種雜糧作物,正處于成長階段。
雙林村5社丁定全,于2014年1月承包楊家店水庫,發展養殖業。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村民的種養殖技術有待提高,總體意識有待提升。
2、社會事業投入少,不能滿足村民最基本要求。教育、衛生等國家投入少,村民子女入學難,不少兒童只好離家外出讀書;村民就醫難、就醫貴依然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突出;光纖電視網絡基本履蓋全村,但入戶率不高,文化娛樂活動極為匱乏。
3、現村養殖業和種植業剛起步,由于交通不到位,對種養殖戶有一定的阻礙,為了鞏固產業,壯大發展,望上級解決資金,硬化各社道路。
4、村集體經濟薄弱,支部開展各項工作存在困難。現村2002年前欠債本金加利息共計:82000萬元,村無力償還。
5、現尚有6口三坪塘未整治,噸水田還有250畝急需整治,無法蓄水。
二、發展基本原則、方向及思路
為了使全村村民盡快脫貧,雙林村村兩委召集全村村民代表,多次討論,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指導思想,理清了脫貧思路和奮斗目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為主線,樹立科學發展觀,走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培植支柱產業,增加發展潛力。
脫貧思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副產品的效益和科技含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構筑脫貧致富的快車道;實施產業項目帶動,增加農民收入,增加集體資金積累;實行救濟式扶貧,解決特困戶的生產生活困難。
三、總體目標
通過幾年努力,全村主干道達100%到社,解決95%以上農戶飲水困難;戶均有一項骨干增收項目,全村基本實現整體脫貧。
四、規劃建設內容(2014—2016年)
經過村兩委討論通過,將落實以下事項:
1、(1)硬化城西小學背后瓦子牙到板倉村交界處主干道,硬化為4.5米的水泥路,將惠及花溝村、板倉村及祠堂村村民。
(2)硬化社級道路11公里,寬3.5米。
2、興修水利整治土地
(1)興修人飲工程。按照全村的地理條件,經實地規劃,全村新建1個集中供水站,3個高位水池,可滿足600余戶2000余人的飲用水。
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做到村容整潔
(1)、全村危房改造;
(2)、居民的 “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水),預計打沼氣300口。
(4)、全村覆蓋綠化。在坡上種枸樹1000畝,一、二臺土種筍竹和優質果樹1000畝。庭院綠化種果樹20000株。
3、農民收入方面
根據雙林村的地理位置、有利資源和目前的產業發展狀況,規劃把雙林村的產業發展分成蔬菜基地、水產養殖基地和家禽牲畜養殖基地三大板塊,同時積極培養種養殖大戶,充分發揮大戶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農業產業上檔升級,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1)蔬菜基地。在4社曹家灣計劃種植100畝蔬菜,在5社易家灣計劃種植100畝蓮藕和養殖魚鰍。
(2)水產養殖基地。充分利用水庫充足的水資源,在沿線的1、2社建設標準的水產養殖基地,計劃新建120畝魚塘。在3、6社吊腳樓至黃泥溝、李家灣發展350畝稻魚田。
(3)以沼氣發展為契機,每口沼氣配套養豬2頭以上,年計劃出欄800頭,形成規模化家禽、牲畜養殖基地。
五、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資金概算
領導班子制定雙林村2014年至2016年扶貧開發規劃。規劃建設以5個項目為主,總投資1492.58萬元,申請扶貧資金821.72萬元,群眾自籌資金120.86萬元。
1、主道路1條2公里硬化為水泥路面,計劃投資80萬;社級路8條10.4公里,建設成為山重四級水泥路面,計劃投資208萬;新修公路1條1.3公里,計劃投資26萬。具體為:①主道路:城西小學背后至6社板倉村村界路2.5公里;②楊家灣到李家灣1.5公里;3社火燒灣至長灣1.5公里。③楊家灣至王家灣1公里。④五社瓦子埡至李家灣1公里;⑤楊家店水庫至胡家老院子1.1公里;⑥雙林寺至曹家灣1.5公里;⑦燕家灣燕塘至灣頂1.3公里;⑧廟兒坡至曹灣1.8公里;⑨肖家土橋至張家灣1.2公里;⑩5社向家灣至宋家灣新修公路一條1.3公里,
項目總投資314萬元,申請財政扶貧資金250萬元,群眾自籌資金64萬元。
2、水利工程建設。維修石河堰2處,山坪塘6口,整治囤水田200畝。項目總投資150萬元,申請財政扶貧資金135萬元,群眾投勞投資15萬元。
3、種植優質蓮藕建設。種植優質蓮藕100畝,項目總投資50萬元,爭取國家幫扶資金30萬元,群眾投勞投資20萬元。
4、農村危房改造及易地搬遷共169戶,項目總投資676萬,其中國家扶貧資金169萬元,農戶自籌507萬元。
5、國土整治。全村土地規并和坡改梯。總投資是270萬 ,申請財政扶貧資金216萬元,群眾投勞投資54萬元。
六、效益測算
1、經濟效益:6個項目如果全面完成,經濟收入將大大提高,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0元以上,達到5069元。
2、社會效益
①全村村民徹底脫貧,加快了向小康邁進的步伐,為村民安居樂業,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②該村村民脫貧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周邊村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③探索出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五、實施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為保證扶貧規范落到實處,鎮成立扶貧示范村建設領導小組,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駐村組長和經濟發展辦主任為成員。村成立了以支部書記陳明海為組長,村主任丁相財為副組長,村綜合服務專干鄧清華,綜合治理專干陳建和各社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做好項目規劃及實施工作。
2、廣泛宣傳,充分發動群眾積極籌資籌勞,營造一種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圍。
3、成立扶貧資金管理小組加強對扶貧規劃的貫徹落實及扶貧專項資金的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做到收支兩條線,并上墻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4、積極引進外地先進技術及社會閑散資金,充分保證扶貧規劃的順利實施。
-
村委核實:
是
-
政策補貼:
否
-
特色產業:
-
適宜:
不詳
-
交通配套:
-
生活配套:
-
10公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