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草嶺,因山中黃草較多而得名。黃草嶺位于景東縣錦屏鎮西側,北緯24°22′東經100°45′,地處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邊緣地帶,村委會駐地石房箐小組海拔2200米,距鎮人民政府30公里。北面、東面與錦屏鎮新民村委會相連,西邊與景福鄉以無量山脊為界,南方與鎮沅縣里崴鄉白水村相鄰。
村情概況:黃草嶺村轄5個村民小組,即:篙子林、竹葉坪、大埡口、石房箐、溝迤邊,共58戶620人(含已整組搬遷的一個村民小組36戶84人)。全村有國土面積1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5畝,人均耕地1.08畝,林地26040畝。轄區氣候冷涼,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是景東縣唯一不種糧食作物的高寒山區村。農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生態種植業(花椒、草果、核桃、櫻桃、桃、梨、石斛、刺包菜和雪蓮等)和生態養殖業(雞、豬、山羊、蜜蜂等)。
黃草嶺村具有豐富、獨特的生態自然資源,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態種養殖業,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品果、冬可觀雪。既可欣賞巍巍無量俊美的自然景觀,聆聽天籟之音——黑冠長臂猿之呼喚;又可感受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是我們融入自然、體驗生態、徒步康體、旅游觀光、陶冶情操、休閑養生的理想圣地。
歷史沿革:民國時期,景東縣錦屏鎮統稱中區,1940年設錦屏鎮,下設十保四十七甲,黃草嶺為錦屏鎮十保中的三保(黃草嶺、新民)之一。
1961年2月區劃調整中,火箭公社更名為錦屏區,黃草嶺為錦屏區下轄的14個公社之一。1968年,黃草嶺為錦屏鎮革命委會下設的13個生產大隊之一。1984年,黃草嶺為錦屏區的“鄉”。1988年區改鄉中,黃草嶺為錦屏鄉下轄的14個村之一。1994年,錦屏鎮與錦屏鄉合并成立錦屏鎮,黃草嶺為16個辦事處之一。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黃草嶺為錦屏鎮15個建制村之一。村落附近有一石質清光緒牛崇碑,記載有村規民約;有清代王氏夫婦合葬古墓1座。
民風民俗:由于黃草嶺村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村民在建房中因地制宜,統一用吸水性能較弱,易于風干、透氣的石質平板瓦遮蓋屋頂,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黃草嶺村民居建筑以三五戶連為一個自然村落分散在海拔2000余米的無量山西坡。每戶人家單體建筑包括正房和與之相連的廚房及面樓構成。除洗澡室外,所有建筑均用青石板蓋頂,頗具地域特色。每戶人家無單獨圍墻,鄰里間無隔墻,反映出鄰里的無間和諧關系和淳樸安逸的良好民風。